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步入正轨(1 / 1)

重生 70 年代之刘易信的传奇人生

刘易信日夜坚守在抗洪堤坝上,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声音也因长时间的呼喊指挥而变得沙哑。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每一个决策都果断有力。

在洪水最汹涌的时刻,堤坝出现了一处管涌,如不及时堵住,后果不堪设想。刘易信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洪水中,村民们在他的感召下,也纷纷跟上。他们用身体筑起人墙,扛着沙袋,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堵住了管涌,保住了堤坝,也保住了整个公社的希望。

洪水退去后,公社一片狼藉。刘易信没有时间休息,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他组织村民们清理淤泥、修复房屋、重建农田。同时,他利用这次机会,向公社提出了一个更为长远的规划——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将种植、养殖、手工艺等多种产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公社的抗灾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公社领导对他的提议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后决定全力支持。刘易信带领村民们干劲十足地开始筹备。他们引进了新的养殖品种,如优质的种猪和蛋鸡,扩大了养殖规模;在种植方面,除了传统的农作物,还尝试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棉花和药材。

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刘易信主动与县城的供销社和一些工厂联系,建立了合作关系。他还组织村民们修建了一条简易的通往县城的土路,方便运输。

在这个过程中,刘易信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边、支持他的林悦,与他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礼简单而温馨,却成为了公社里的一段佳话。

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刘易信所在的公社成为了周边地区的先进典型。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刘易相信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 70 年代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未来等待他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地和无限可能。

重生 70 年代之刘易信的传奇人生

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渐步入正轨后,刘易信又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他深知,要想让村子真正长远地发展,必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于是,他在村里的祠堂办起了夜校,自己担任教师,给村民们教授文化知识、农业技术以及一些基础的商业理念。

起初,来上课的村民寥寥无几,大家都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不如在家多干点活。刘易信一家一户地走访劝说,向他们讲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慢慢地,夜校的教室里坐满了人,有小孩,有年轻人,甚至还有老人。

在夜校的基础上,刘易信又积极推动村里小学的建设与完善。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和物资,改善教学环境,吸引了更多优秀的教师到村里任教。

随着村里文化氛围的日益浓厚,一些有潜力的孩子开始崭露头角。刘易信专门为这些孩子设立了奖学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深造。

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刘易信带领合作社的成员们不断探索创新。他们试验成功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种植模式,将玉米和大豆间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土壤肥力,使得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升。

同时,刘易信关注到国家政策对乡镇企业的鼓励与支持。他决定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开办一家农产品加工厂。将村里生产的多余粮食、水果加工成便于储存和销售的产品,如米粉、果脯等。

在办厂过程中,刘易信遭遇了技术难题、设备短缺等诸多困难。但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带着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反复研究试验,修旧利废,自己改造出了一些简易的加工设备。

农产品加工厂的开办,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村民们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村里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易信的名字,不仅在村里成为传奇,在周边乡镇也被人们传颂,大家都视他为带领农民走向富裕之路的楷模。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背后,新的挑战也在悄然逼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