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地赶回蜀国都城。
他的心中犹如被重锤敲击,满是对张飞之死的震惊与悲痛。
往昔与张飞相处的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不断交替浮现。
那爽朗的笑声、豪迈的举止,还有张飞对他的信任与关照,都成了此刻心中最刺痛的回忆。
当他踏入都城,一股浓重得化不开的哀伤气息扑面而来。
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阴霾死死笼罩,大街小巷皆是一片素白,百姓们皆身着孝服,面容悲戚,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哀伤与失落。
往日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集市如今门可罗雀,各类店铺大多紧闭门户。
曾经喧嚣的酒肆茶楼如今寂静无声,娱乐场所更是不见人影,仿若一座死城。
街头巷尾偶尔传来的几声低语,也尽是对张飞将军逝去的哀叹与惋惜,这等肃穆凝重的景象,犹如当年吴国痛失周瑜之时,令人心头压抑得几近窒息。
陈默径直奔向赵云的府邸。
见到赵云后,他迫不及待地用手势急切地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
赵云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翼德自攻下青泥之后,主公屡次下令让他回朝,可他心中复仇的执念太深,坚决不肯返回。
他满心满眼都是为二哥关羽报仇雪恨,一心只想即刻对吴国兴兵。
然而那青泥之地驻军有限,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无奈之下,便只能借酒来麻痹自己,每日沉醉不醒。
这两年来,他心中的怨愤与痛苦无处宣泄,时常发泄在手下士兵身上,导致不少士兵诉苦抱怨,前线的军心也因此逐渐涣散。
主公虽忧心忡忡,可关羽之死本就是主公心中难以解开的死结,面对翼德的状况,亦是无计可施。”
赵云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与不忍,继续说道:“前段时间,恰逢关羽祭辰之日,翼德悲愤到了极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他亲率五百亲信军马突袭吴营。
吴军坚守不出,翼德在阵前怒声大骂,执意攻城,却不想被吴军的乱箭射中,就此殒命……”
陈默听着赵云的讲述,眼眶渐渐泛红。
而当时在蜀宫之中,刘备听闻张飞的死讯,只是平静地说了句:“噫!飞死矣。”
随后追谥张飞为桓侯。
他独自坐在张飞的灵堂前,沉默不语,。
关羽的离去,已让他痛彻心扉,如今张飞又命丧黄泉,那曾经桃园结义的誓言在心中不断回响,兄弟之情的重负如大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诸葛亮及众臣赶来劝慰,刘备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然,对着诸葛亮平静地说道:“前次关羽之死,我为了蜀国的民众考虑,强忍着没有起兵报复。
但如今三弟也离我而去,我身为兄长,已不能退缩。”
诸葛亮看着刘备平静而又决然的模样,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主公,如今蜀国虽已建国有些年月,但还远远未达到兵强马壮的境地。
我们的兵力有限,物资也并不充裕,此时兴兵伐吴,实在是风险巨大。
况且,若主公南下伐吴,曹操极有可能会趁机突袭,我们不得不防啊。”
刘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说道:“孔明,这是我个人的仇恨之事,我心意已决。
我将你留在城中主持大局,你务必把对曹操的防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会带上所有能带走的兵马,与吴国决一死战。”
诸葛亮面露难色,苦劝道:“主公,您乃蜀国之君,身负着万千子民的期望与蜀国的未来。
切不可因一时意气而冲动行事啊。
一旦兵败,蜀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刘备摇了摇头,沉痛地说道:“孔明,你不必再劝。
我若不报此仇,有何颜面去面对九泉之下的二弟三弟?我这条命,早已与他们相连。
今番前去,若胜则为我蜀国开疆裂土,若败则死在那里,全我兄弟桃源之义。”
诸葛亮见刘备心意已决,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应允:“主公既已下定决心,亮唯有遵命。
但主公此去定要千万小心,不可鲁莽行事。”
于是,刘备亲征,先头部队由吴班、冯习等人率领三万多人浩浩荡荡出发。
他们个个神情肃穆,心中怀着对关羽、张飞两位将军的深切缅怀与复仇的怒火。
行军途中,五溪蛮的首领沙摩柯率两万多人马加入,使得军队气势更盛。
之后,镇北将军黄权所率领的江北军队以及负责运输物资的部队也相继赶来会合。
整个部队军容肃穆,将士们皆头戴白巾,那随风飘动的白色头巾仿佛是他们心中悲愤的旗帜。
而陈默回到城中时,正值刘备准备出发之际。
陈默前往拜见刘备,只见刘备面容憔悴,眼神中只余哀伤,与往日那胸怀天下、壮志勃勃的模样相差甚远。
岁月的沧桑与接连的打击仿佛在一夜之间让他老去,曾经的意气风发已被深深的悲痛所掩埋。
陈默心中明白,此刻劝说刘备已是无用,只是对着刘备深深拱了拱手,默默祝他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