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将士撤离营地,陈默俯身将昏睡的张飞扛起。向着蜀都疾驰而去。
他那神秘力量护持周身,虽负重一人,却如疾风掠过夜幕,仅一夜工夫,便望见蜀都轮廓。
入得城来,他熟稔地寻至赵云居所,翻墙入院。
此时,院内已有下人洒扫庭除,见陈默突兀现身,皆惊愕失色。
陈默赶忙抬手示意,莫要声张。
因他素日与赵云往来频繁,门众亦识得他,遂匆匆入内通报。
赵云闻报而出,乍见陈默与椅上昏睡打鼾的张飞,不禁瞠目结舌。
陈默以手比划,将事情始末简述一番:关羽惨亡后,张飞怒发冲冠欲报仇雪恨,然陈默知晓吴地早有防备,此去必败无疑。
他隐去张飞差点死去的实情,只道此举太过莽撞,恐引发三国局势错乱,蜀吴大战一触即发,得利者唯有曹操,而两国百姓亦将深陷战火,苦不堪言。
赵云聪慧过人,一点即通,然面对昏睡的张飞,亦是无计可施。
当下,两人携张飞同往诸葛亮处。
诸葛亮见他们前来,便已洞悉来意。
他指挥若定,命人将张飞妥善安置于静室,又调遣重兵严守,严令若张飞苏醒,绝不可使其踏出房门半步。
诸事安排妥当,三人遂前往拜见刘备。
彼时,刘备幽居室中,闭门不出,沉浸于丧弟之痛,万念俱灰,不欲见任何人。
但闻陈默携张飞归来,强打起精神,整了整衣衫,出来相见。
陈默抬眸望去,只见刘备昔日那踌躇满志、欲挽汉室于既倒的豪迈气魄已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面憔悴与身形消瘦,眼眶深陷,眼神空洞,仿若被抽去了灵魂,徒留一具疲惫躯壳。
陈默上前,深施一礼,而后以手代口,向刘备阐明来意。
他手势急切,表意明晰,劝刘备以天下苍生为念,以蜀汉大局为重,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贸然兴兵伐吴。
刘备默默倾听,眉头紧锁,内心如翻江倒海。
他深知陈默之言句句在理,可兄弟情深,关羽之仇不报,他又何以为人?
“吾岂不知此中利害,然二弟之仇不报,吾心难安,九泉之下亦无颜面对兄弟。”刘备声如沉雷,却难掩其中的悲戚与挣扎。
言罢,他的目光飘向远方,似在追寻与关羽、张飞昔日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那些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过往如利箭穿心,痛不可当。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声道:“主公,当下之势,实如累卵。
曹魏虎视眈眈,东吴亦枕戈待旦。
若我蜀汉轻启战端,必陷苦战,无论胜负,皆大伤元气,届时曹魏坐收渔利,天下大势去矣。
且战火纷飞,受苦者唯百姓耳,田园将毁,饿殍遍野,此非君之所愿。”
他目光灼灼,言辞恳切,试图以理唤醒刘备的理智。
赵云亦抱拳而言:“主公,翼德如今这般模样,我等痛心疾首。
若因报仇而陷翼德于险地,陷蜀汉于绝境,云长在天有灵亦不愿见。
望主公三思,暂忍仇恨,以待良机。”
刘备身形摇晃,缓缓坐于椅上,双手抱头,陷入沉思。
良久,他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沉声道:“罢了。
吾乃云长之兄长,但亦是蜀国之君上。
若我只是一人,你们再多劝亦是无用。
然身为蜀国之君,吾当为百姓负责。
今日便暂且放下这般仇恨,先谋蜀汉之未来。
但吾于此立誓,有生之年,必报此仇,诸君可共证之。”
众人闻得刘备此番言语,心中皆暗自松了口气,知晓今日这场危机算是暂且安然度过。
于是,赵云与诸葛亮恭请刘备入内室好好休憩,待明日洗漱装扮一番后,再与众臣共商大事。
三人步出皇宫,陈默与赵云随诸葛亮来到其住所。
诸葛亮微微摇头,叹道:“主公实乃深明事理之君主,只是这张飞之事,着实棘手。
我等苦无良策,唯盼主公出面,能劝得翼德回心转意。
若实在难以规劝,恐只得将他安置于僻静之地,悉心照料,严禁外出。
然如此一来,蜀地军民必生猜疑,张飞在军中威望颇高,此事于蜀汉安稳确有不利影响。
不过,此皆为后话,且待主公定夺。”
言罢,他转向陈默,目光中带着几分关切,缓声问道:“君在东吴生活如何?”
陈默神色平静,以手比出“顺遂安宁”之意。
诸葛亮见状,心中暗自叹气,知晓陈默所言非虚,今日他舍身相救张飞,纯然出于个人情义,与蜀汉并无瓜葛。
忆起往昔曾借谣言之势欲招揽陈默入蜀,却未能如愿,如今见他心意坚决,便也不再妄图使计相逼。
他深知陈默性情刚直,既已表明态度,若再施计谋,只怕会适得其反,令陈默与蜀汉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