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沉沙> 一百四十六、戍鼓长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四十六、戍鼓长击(1 / 3)

“镇守朱雀桥北岸的,是什么人?”五日后,已在冶城落脚扎营的王肃放下了手中的战报,锋锐的目光落在了几位随行将领的身上,“能够令我军多日不得渡河的,只怕不会是寻常人等。谢明微……是个熟悉的名字。”

“末将听闻,此次驻守北岸的似乎是陈郡谢氏的一位小宗远亲。”一名稍年长些的将领思索了一番,拱手答道,“听闻此人最早是在定北军中遇到了谢徵,之后便一直随他在并州戍守。”

而另一人则是摇了摇头:“将军贵人多忘事,当初与陈却同守悬瓠的,除了先前的那位左司马,便是他了。”

“又是并州啊……”王肃不悦地轻哼一声,提笔在黄麻纸上簌簌地书写起来,“他如此为朝廷卖命,也不见朝廷对谢徵、孟琅书他们当真有过什么追封优待——何必呢?”

他说话间已然落定了最后一笔,而后对方才的那两名将领说道:“今夜本官会与江州水师两面夹击石头城,诸位也请早日做好部署。届时水师主攻江上闸门,本官引其余几位佯攻南门,请你们二位领精兵突袭东门,务必重挫荀峤部众。”

在场将领齐齐应声:“是。”

王肃点了点头,却也并不急于放二人离开。他转而又召来斥候,将手中墨迹干透的信件徐徐折起,放入信封中封好,嘱咐道:“尽快将此信送入新亭大营,交给方参军过目。”

斥候接过信件,领命而去:“是。”

而王肃这才再次转向了几位将领,笑道:“朱雀桥的守军的确不能忽视,本官已将此事的应对之法交与方参军。虽未必能克敌制胜,但必能令其无暇奔袭此处。待攻克几处堡垒要塞后,何愁不能劝其归降?”

一众将领各自斟酌过后,也觉此法稳妥,便纷纷道:“将军英明。”

王肃微微颔首,起身朗然道:“既如此,诸位且随我去营中点兵操练吧。”

“是。”

——

自从六月十五日夜的那一场激战过后,朱雀桥两岸倒是就此平静了许久,南岸的荆州叛军虽仍有零星的试探与进攻,但终归不成气候。

而凭借着石头城与台城断续传来的消息,射声营的将领们也足以隐约猜到石头城战况之激烈。相较而言,谢长缨心下的担忧却又比他们多上一重:如今已是六月二十,慕容临所率精兵是否已暗中抵达荆州?他又会在何时行动?王肃不会不知他手下士兵在朱雀桥的挫败,他又会如何设计应对?她一时也难从这晦暗不明的局势之中窥见全貌,便唯有照例防备着南岸驻扎的叛军。

到得入暮时分,西北方忽有隐约的巨响滚滚而来,纵然相隔极远,亦残存着声声动地的气势。四下里的将士俱是一惊,而后也陆续意识到了今日石头城的战局非同寻常,更打起了几分精神,在堑沟与屋舍之间小心地巡行着。

“谢小将军,末将是察觉到石头城外的异样时折返的,那时江上已有数十艘战船集结,石头城以南亦是出现了敌军的踪迹,粗略看来,约摸也有两万人。”主帐之中,自西面返回的斥候正有条不紊地向谢长缨汇报着江畔的情势,他默然回想了片刻,又补充道,“此外,末将在折返之时,于禅灵渡左近见到了两千余人的小股敌军,也不知是否是为围攻石头城而去。”

谢长缨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还未及说些什么,帐外便忽有一串脚步伴着斥候急促的语声响起:“将军,东面有变!”

她闻声后眸光便是一动:“进来细说。”

“是。”那名斥候趋步走入帐中,匆匆地向谢长缨行了个礼,“将军,青溪大桥处有来路不明的敌军正向此处集结而来。”

谢长缨霍然起身:“何时的事?”

“便是方才。不过稍好的消息是,粗略看来仅有一两千人。”

“知道了,你们二人——”谢长缨眸光一转,便压下语调冷静地吩咐道,“沿御道向北如实向太子殿下禀报朱雀桥情势,便说敌众我寡、三面包夹、来意不明,请殿下决断进退,调兵支援。”

“是。”

两人齐齐应声而去,谢长缨亦是在他们离开后,按住腰间的长刀掀帘走出了主帐,吩咐传令兵击响了集结应战的战鼓。在急促如雨的鼓点声中,她便也乘着这片刻的闲暇,迅速地在脑海中计算起了敌我兵势。

此次王肃进犯秣陵,水陆两方共计约五万人,而陆路兵力占三万。如今有两万陆路主力自竹格渡北击石头城,新亭大营余下的一万兵马中,算来应有两千左右自禅灵渡向东、一千至两千自青溪大桥向西,左右夹击朱雀桥处的守军,再算上南岸留守的一千五百余人……

用这么大的阵仗来对付射声营的一千五百兵马,还真是算得上“款待”。不过,王肃此刻拨人对朱雀桥用兵,其用意只怕是牵制多于制胜。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