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沉沙> 一百四十四、玉树歌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四十四、玉树歌残(1 / 2)

建武二年六月初二,监国太子卫琰于朝会中特称皇帝沉疴日重,而太医令束手无策,由此诏朝中百官举荐名医。众臣虽知皇帝时日无多,但真正得知此等消息之时,仍旧免不了生出了些各异的心思。也正因此,几乎无人留意到了此次朝会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上奏——散骑常侍、丹阳尹慕容临,因京口南泠书院中突发急事,奏请皇帝允其事假一月,而太子卫琰代皇帝应允了此事。

当日午后,慕容临便以返回京口为名集结部曲亲信离开了秣陵。仅仅三日过后,王肃便也从姑孰递来了奏章,言称痛心于皇帝病情,请求携江州名医入宫探视,此事自然也毫无悬念地得到了太子的应允。一时之间,朝中官员思及去岁的变乱,便是各怀心思地为此做起了准备。

在这一片难言的紧张气氛中,王肃入京的日子很快便到了。这是建武二年的六月十四,王肃领三万荆州兵马浩浩荡荡地开赴秣陵,在日渐西斜时,于西南方数十里的新亭落脚扎营,而后却仅派随行的使者与医官入帝寝觐见。

消息传入秣陵时,谢长缨正倚在书房的软榻之上,百无聊赖地翻阅着书册。她挥了挥手摒退报信的家仆,长叹一声,坐起身来,看向了一旁同样神色警觉的谢迁:“王肃已至,我们也该各自回营待命了。”

“荀将军的意思是,此次若有变故,我便就近与知玄一同行动。”

听得此言,谢长缨沉吟片刻,亦是颔首:“如今城中防卫皆由荀将军统领,他既然如此决断,我自然没有异议。射声营的将士们已调往秦淮河以北,虽说王肃未必会立刻动手,但我们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她这样说着,已然站起身向着门外走去。谢迁应了一声,亦是跟了上来,与她一同走出了书房:“不过,射声营兵力不过数千,一旦王肃领兵越过秦淮河,你打算如何应对?”

“在这之前,不妨想一想,如何拖延住他们前往北岸的进程。”

谢长缨笑了笑,还不及深入多言,便见暮桑急急地自前方的回廊中快步而来。她见二人在此,便也驻了足微微欠身行礼:“见过二位公子。”

谢长缨问道:“何事如此匆忙?”

“婢子正是来寻您的。”暮桑抬眼看向了谢长缨,“那位苏公子正在府邸东侧门外,说是有事相告。”

谢长缨有些疑惑地与谢迁交换了一个眼神,又道:“为何不索性请他入府详谈?”

“他说如今时间紧迫,不必耽误公子太过时间。”

“……也好,我正可与怀真自东侧门赶往军营。”谢长缨思忖片刻,向她笑了笑,“说起来,城中形势如此,暮桑姐姐留在府中,可要令大家留心些。”

“这是自然。”暮桑含笑点头,亦不多言,规矩地向二人行礼告别,“二位公子一路小心。”

别过暮桑后,二人转道向东,不多时便穿过庭院,来到了侧门之外。谢长缨在举步踏出侧门时,便遥遥地望见苏敬则静伫于墙外的花树之下,初夏的熏风一过,正是楝花飘砌、簌簌清香。

见二人出了侧门,苏敬则快步自花影中走出,向着他们颔首示意:“知玄,怀真。”

谢长缨亦是上前一步,问道:“你们这几日可有避乱之法?”

“放心,凭舟已随慕容先生离京,长宁方才同尚书令应诏入了台城,山阴苏氏在钟山之畔有一处别院,我会去那里避上几日。”苏敬则笑了笑,自袖中取出一柄错金小刀递给谢长缨,转而说道,“知玄,长话短说,我有一法,虽未必能令朝廷轻松取胜,但在局势占优时,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谢长缨略显狐疑地打量着这柄错金小刀,见那刀柄之上以繁复的刀工錾刻出一个“方”字,将信将疑地接了过来:“此物……”

“原本是为了防备途中被荆州军的岗哨截下,想不到他们竟未曾起疑。”

“你不打算亲自动手?”

“若我此刻公然有了什么异动,这方法多半便不能起效了。”

“好。”谢长缨郑重颔首,将错金小刀收入袖中,眸中复又流露出了些许戏谑,笑道,“那……谢某洗耳恭听。”

——

当谢长缨与谢迁赶到射声营时,夕阳已有大半沉入天际,余霞当空散落如锦缎。

秣陵城中的各方驻军自开春以来曾有过数次演习,因而射声营中的将士们对于这位武卫将军幕府中新晋的年轻将领也算熟稔。二人在与营中几名裨将磋商过一番后,很快便定下了秦淮河北岸初步的防御战术。此后直至入夜时分,秦淮河两岸皆无异动,射声营中的诸将士便仍旧依照往日的惯例,派出三队士兵巡行军营。

寂静的射声营中,一时唯有庭燎炬火毕剥作响。

谢长缨倚着主帐的门楹极目向南远眺,今夜皓月渐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