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五官生得秀雅清丽,眸光正如千里江水滟滟随波,气质却是忧悒清远,仿若天外只可遥望而不可触及的蓬莱仙山。 谢长缨的目光瞬息便已避过对方垂了下去,她心念一转,已隐隐猜到年轻女子的身份,依例叩首行礼道:“臣通直散骑侍郎谢明微,见过中宫殿下与清河公主。” 中朝清河长公主日叩秣陵宫门的事,谢长缨自然也早有耳闻。此后又听说这位公主似乎是在战乱中被转卖给富户小姐做了奴婢,此次因中原世家大举南渡方才得以来到江左。卫景辰原本有意择一处南国郡县另封给她,只是因王肃的叛乱而搁置了下来,如今宫中人便依着她与卫景辰的叔侄辈分,仍称她为清河公主。 卫陵阳心下微露讶异,复又侧目瞥了一眼珠帘外这名垂首行礼的年轻公子,而后垂眸道:“清河暂且告退。” “谢公子免礼,清河,你也不必退。”此刻陈定澜也已不再诵经,微微睁开眼来凝视着前方的佛像,不紧不慢地开了口,“谢公子可知本宫今日邀你前来,所为何事?” “臣不敢妄言。” “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谢长缨思忖片刻,道:“臣斗胆猜测,殿下是为了眼下秣陵的燃眉之危。” “何所谓‘燃眉之危’?”陈定澜笑了一声,“还是说,谢公子以为,此局是危?” 这一番话说得模棱两可,又隐隐有质疑之意。谢长缨心知方才自己是答得不好,若此后再有一言不慎,只怕便要前功尽弃。她眸光一转,却是急中生智,也微微笑了起来,从容道:“并非是寻常所言之‘危’,只是臣近日于家中读书,也学古之卜者,为中宫殿下行了一卦,所得的卦象却是颇为有趣。” 陈定澜似是颇有几分兴趣:“哦?谢公子说说看?你所占得的,是哪一卦?”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督天下,而民从之。此为地水师卦。”谢长缨自然不会卜卦,却幸而随手翻过几遍易经,此刻便借书中所载,取一二相近之处诌道,“又得师卦上六变,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卫陵阳默然侍立一旁,静静地沉思着。 陈定澜闻言,却也是笑了起来,言辞之间不复方才隐隐的威压:“坎水为险,坤地为顺,好一个‘行险而顺’,谢公子当真博学。” 谢长缨再次叩首,心知此刻算是赌对了陈定澜的心态:“殿下学贯三教,是臣班门弄斧。” 陈定澜悠悠地笑了一声,站起身来转而看向谢长缨:“谢公子这样的年轻才俊,若是在门下省的闲职上蹉跎时光,未免太过浪费了。” 谢长缨一面腹诽着陈定澜这一番教人两难的话术,一面谦逊作答:“臣之所愿,不过是承府君之托,为家国效命。如今臣闲居门下省,也仍可从旁规谏,若来日调往别处,臣也自当尽绵薄之力。” “却也不必来日。”陈定澜从容微笑,“前日里有一干朝臣弃官西逃投奔姑孰叛军,如今三省九寺中颇有几个空缺之职,位份虽不高,职权却别有洞天。谢公子且留心便是,朝廷自有安排。只愿谢公子届时莫要忘了今日之言。” 谢长缨听得此言,心下也终是放松下来,知是自己这一番机锋打得还算不错,便叩谢道:“臣不敢食言。” 陈定澜颔首,微微抬眼看向了殿外渐转浓稠的夜色:“时辰不早,吟风,送谢公子回府吧。” —— 待得吟风领着谢长缨离去后,卫陵阳方才斟酌着语句,低声问道:“殿下只凭今日的只言片语,如何能断定此人堪用?” 昏暝而温暖的灯火之下,陈定澜颇有深意地侧首端详着卫陵阳此刻的神色,言辞之间添了几分和蔼与亲近:“陵阳所谓的‘堪用’,说的又是什么呢?能力?此人在并州曾随忠肃镇北将军谢徵固守广武,随如今的晋阳侯孟琅书守过云中,连悬瓠一战中也有他的影子。至于忠心?他奉晋阳侯之命来此,所求的无外乎北伐与兴复陈郡谢氏。陛下对北伐的态度虽也摇摆,但王肃的那一点眼界与野心,他不会看不明白。” 卫陵阳再次沉吟起来:“陵阳受教。如此看来,的确不必担忧此人的立场。” “陵阳,”陈定澜笑得温和,“除此之外……北上用兵光复旧都,不也是你的愿望么?” “是,”听得“北上用兵”四字,卫陵阳几乎是本能地便应了一声,随即又道,“但如今的局势……”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这是师卦上六变的解词,也是他对本宫的承诺。”陈定澜言及此处,也不再深言,只是笑道,“陵阳啊……你从前在洛都时,不曾深入接触过朝政吧?” “……是,陵阳愚钝。”卫陵阳听得陈定澜这番提点,方才品出了谢长缨言辞之中的更多深意——“开国承家”是如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