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的命令传达下去,一片哗然,不过战事当前,阻力减小了许多,震惊过后也就那样,毕竟战时紧急情况嘛。一代圣君汉文帝还不是卖爵位换粮食。 只不过是一些辽东籍贯的武将有所议论,认为遴选武举人的方式有问题,大明军户众多,足以承担对女真的战争,不必另外招募军队。 不过眼下这个时机,特别是辽东新败,这些武将即便是不满,也不过是念叨两句,根本扭转不了大势。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外人分享自身权力,只是粮草军需皆需要仰仗山东供给,哪里有多嘴的资格。 朱见济如今用的这办法,其实就是另类的卖官鬻爵,只不过不是天子直接收钱罢了,将原本应该由官府承担的义务转嫁给豪族。 不管是文进士,还是武进士,都需要招募一批百姓。凭什么让人家跟着你走,势必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若是没有一定的身家根本无法完成此事。中国人自古重土,想要说动百姓迁徙可没有这么简单。 说得再直白一点,朱见济举行的这次科举,不可能有普通人成为进士,除非其自身人格魅力非常强大,在地方名声非常好,有着不小的号召力。但是这种人又怎么可能是普通人,再不济也是一方豪强。 这个办法,好处是官府不用出钱,地方豪族会踊跃参加,能够凝聚山东省大部分势力,莫说关外的女真族,便是同朝鲜国一战也不是不行。坏处自然也是有的,那就是容易产生割据势力,豪族们征召的百姓不听朝廷命令,而奉豪族之意是从。所以朱见济限定每人不允许多招,免得日后树大根深难以祛除。 堂堂正正的阳谋,朱见济不怕人家看出这个心思来。进士文书不过百份,先到先得,谁能够招揽来,就直接赐予。 以往不曾实行过类似的政策,所以,这其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不几日王文来奏:“山东临清县内有一林氏女子,家有良田三千亩,更有数十万的产业,愿求进士文书。” “女子?”朱见济眉头微皱,“她家中便没有男子吗?” “有倒是有,只是却是招赘而来,一同生活十数年也不曾诞下一个儿子,倒是生下三个女儿。” 王文没有继续往后说,朱见济却知道她们家大概的处境,“有这偌大的家产,她林家旁支族人怕是都眼红着吧,想要分一杯羹。” “是,她家三个女儿的门槛都被人踏烂了,想要说一门婚事。”王文八卦两句,随即道:“而今林氏已经说动三千佃农,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即可北上屯垦。” 朱见济倒吸一口冷气,“三千佃农,倒是好大的手笔,难不成是打算给三个女儿各谋取一份进士文书。” “看这架势,显然有这份心思。” 朱见济没有想到还有这么玩的,都怪自己之前没有考虑妥当,“这林氏倒是好大的胃口。” “若是没有这般大的胃口,恐怕也积攒不下这偌大的家业。” “罢了罢了,朕前番不曾言明,为其寻出破绽来。她既然招揽来如此多人,朕送其三份进士文书又如何。只是务必言明日后一家再不许多人讨赏。” “我大明要出三位女进士了。”王文调笑道,倒是一点也不在乎,没有时人男女所谓的关防。 朱见济老神自在道:“且看那些观望之人急不急,这名额一共就这些,朕可不会等着他们。”说罢还轻笑一声。 不出意外地,这个消息传出之后,简直是海啸一般地朝四面八方传播。一家一户,取得三份进士文书,关键是还是三位女子。再也没有比这更加劲爆的故事了。朱见济不需要宣传,有着足够的人帮助朱见济去宣传,起到了千金市马骨的作用。 在男尊女卑的当下,这种情况注定要惹来巨大的争议,怎么能够让女子当官呢?这不是牝鸡司晨吗?不可理喻,不可想象,无法无天……所有的词汇都拿了出来,最后的矛头很简单,希望朱见济收回成命,再不济将进士文书赐予他们的丈夫,哪里有让女子当官的道理。 与之相对的,许多山东的女当家见到有姐妹捷足先登,不由得羡红了眼睛,忙着出大价钱请百姓北迁,将场面搅动得更加剧烈。原本纯粹的豪族之争如今又加上男女之争,双方互相抬价,此时若是有人在街道上喊上那么一嗓子,说自己要北迁辽东,顿时就有十几人围上来,各自出钱拉拢。 如今的报价已经高达十两银子一人,简直是离谱,若是要招揽千人北上移民,需要动用上万两。不得不感慨一声,这个进士身份可真的贵。 许多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佃农与流浪汉,此刻地位骤然提高,成为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那种拖妻带口的就更讨人喜欢了,天子可不管移民的人老幼与否,完全按人头计算。 大量社会精壮劳动力的离开,也间接推动了当地人身契约的变化。比如原先我在某地主手下干活,需要将收成的一半交给地主,如今他们有了更好的出路,大可舍弃下这份契约,要不然地主就需要减租,才能够挽留下佃农摇曳的心。 一子动,满盘活。其实真的去计算的话,山东全省将近七百万人(引自《中国人口史》,作者赵文林和谢淑均),此次科举不过招募五万民众移民而已,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人口有了流动性,原本束缚在百姓身上的锁链便松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辽东人迹罕至,虽然比山东冷了一些,但是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不求大富大贵,温饱无虞,而后面这四个字千年以来又有多少个王朝实现了呢? 短短二十日,武进士的文书已经完全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