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景泰太子> 第15章:祸国之舞,结亲之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祸国之舞,结亲之议(2 / 3)

方便。但是在边境地区用着不方便,尤其以淮南为甚,淮南也是曹魏统治最为薄弱的地区,压迫地深了就投奔东吴,司马氏篡魏的时候淮南便有三次比较重要的叛乱。此后这项制度得以传承,但是多数是监管出征大将的家属,对于普通士兵的监管有所放松,这也就导致士兵战败被俘后往往另娶妻。 在身上刻字这事,属于唐末五代的遗毒,当时战争频繁,士兵都是拉来的壮丁,为防止他们逃跑,就在脸上刻字。宋代不改此毒,竟然因循之,比如宋代大将狄青脸上就有刻字,《水浒传》里许多被流放的好汉脸上也有刻字。宋代遇天灾则募灾民为兵,归厢军体系,厢军脸上同样刻字,所以难怪宋人看不起当兵的。 朱元章起家之后,严格户籍制度,如今当兵的都是军户出身,给田给种子,士兵的待遇和宋代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明初军队战斗力较高的重要原因。 朱祁玉以此两点拒绝段振所请,可谓是字字在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仁德,顺手又把武将们鼓噪起来的北伐之事给拖延下去。 安抚好段振等一干武人,朱祁玉看向哈只,道:“也先虽桀骜,亦能敬顺朝廷,方今天下一统,当称也先为瓦剌可汗。尔等使臣,车马劳顿,则赐彩币表里有差,以慰其劳。” 哈只抹了抹自己的泪水,“谢明朝大皇帝的恩典,小人铭感五内,永不敢忘。” 什么是顶级强者的拉扯,这就是!能够进入这个殿宇的人物,真的是没有一个简单的。 在一侧目睹了一切的朱见济从内心中感到害怕,若是自己遇上之前满朝文武近乎逼宫的态度,又该如何应对,能够像朱祁玉这样在短时间内想出合乎情理的回答吗?一手拉,一手打,胡萝卜加大棒,朱祁玉玩得那是叫一个称心如意,朝政始终按照朱祁玉的心意在运作。 如果可以,朱见济希望没有人关注到自己,但是很可惜,哈只在起身之后,将目光转向了朱见济。他今日参与正旦朝会,除了试探明朝对也先称大元可汗的态度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观察明朝当今皇太子的情况,之前生了癔症,这些天听说好转了,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还是值得一探的。 “瓦剌知院哈只,拜见皇太子殿下,奉主上之命,贡金银器皿并方物,贺殿下病愈。小人此番南下,并携医师二员,医术精湛,道法通天,全活者不可胜数,倘或殿下不适,小人可献医师入宫。”哈只的脸上,带着澹澹的笑容,同时又很恰当地带着那么一丝忧虑,若是常人,只怕真的会被他所迷惑。 坐在朱见济身边的胡濙瞥了哈只一眼,警惕道:“劳使臣忧,殿下安然无恙,宫中御医手段高明,不劳外求!” 哈只碰了一鼻子灰,却不改其色,起手朝朱祁玉与朱见济拜了拜,道:“小人生于西域,颇学得些西番舞蹈,愿起舞贺明朝大皇帝与太子殿下,以悦上心。” 这个理由没有什么办法拒绝,若是项庄舞剑大不了见招拆招罢了,朱祁玉挥了挥衣袖,道:“准了!” 哈只复一拜,并谢礼。而后转身背向天子,脚步随之变化,只是略显虚浮,并杂乱无章,好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一样。 侍卫在殿堂上的锦衣卫无一例外,齐刷刷地向前一步,尽管哈只在入殿之前已经经受过检查,身上并无利器,只是对于这等人物而言,徒手杀人并非难事,若是突然窜起,劫持天子,可就是莫大的失职。 谁也不敢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自然要以谨慎当先。 哈只献舞,起初并无章法,至少朱见济欣赏不来,或许是没有搭配相应的乐器,好像一个人清唱一样。 不过舞至一半,哈只略显肥硕的身躯,竟然如同陀螺一样旋转了起来,宽大的衣摆随之飞舞,迅疾如风,颇为震撼人心。 殿堂之上,有人开始为哈只鼓掌叫好,确实出色,就这个自转的速度,正常人早就昏了过去,哈只竟然就不带停下的,除了面色略显潮红之外,并无其他变化,就连呼吸都无比平和。 “祸国之舞,娱人耳目!”在一片叫好声之中,胡濙显得颇为不满,对哈只献的这支舞无比排斥。 “师傅,这是什么舞?”朱见济有些好奇,侧过身子悄悄地问道。 “这是胡旋舞,唐玄宗尤好此舞,当年安禄山便是以此取悦玄宗,终是招致大乱。” 朱见济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因为安禄山的缘故,胡旋舞被称为祸国之舞。同样因为陈后主的缘故,《后庭花》也被人视为祸国之音。国家之衰亡,原因有许多。一曲舞蹈,一首诗歌,若是当真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何必士兵拼杀战场。唐朝初年胡旋舞就颇为有名,但是妨碍贞观之治吗? 朱见济并不认同胡濙的看法,但是没有必要说出来。 一曲舞止,殿堂众人纷纷为之喝彩,朱见济也朝哈只礼貌性的微笑,鼓掌是不敢的,要不然胡濙这帮师傅能够训死他。 “太子殿下,小人这舞如何?可入得殿下之眼?小人有舞女一人,风姿绰约,若是——” 不待朱见济回答,胡濙就直截了当地帮朱见济拒绝了,“殿下日后定是圣王,岂能为耳目声色所幻!”朱见济被噎住了,虽然他也是要拒绝的,但是被胡濙这么直接的代办了,还是有些不舒服。 哈只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对朱祁玉道:“我主渴求两家之好,今太子殿下不曾婚配,我主又有孙女数人,与太子年龄相配,倘或两家结亲,则两族前疑冰释,商旅往来,再无兵戈之争,开万代之太平。愿大皇帝审视之!” 和亲,当年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