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搅得心烦意乱,白天没怎么吃饭,晚上没吃,眼瞅着夜里又要睡不着觉了,实在难熬,遂一鼓作气起身往昭阳殿去,他必须好好跟她谈一谈,不管说什么都行,她听不进去也得听,不能老这么僵持着。 乘辇来到昭阳殿门口,刘彻扬起下巴示意让人先去通传,顿了一会儿才进,好让她有个准备。他来到院中,却没见到她,只有孩子们出来迎他,往寝殿看去,门是关着的,他让乳母将孩子带走,抽身往寝殿去。 元伯抢先一步去敲门,敲了两下没动静,伸手去推又推不动,回头看刘彻。 刘彻推了两下说:“卫子夫,你把门打开!” 默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理,他顿了顿,退开,示意内侍撞门。 两个内侍三两下就把门给撞开了,刘彻进屋见卫子夫就在屋里站着,形销骨立,背对着他。去了冷宫一趟,她身上已经没了往日的温柔娇俏,唯余清冷,美还是美的,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美! 他挥手示意旁人退下,缓步上前:“子夫…我们……” “我恨你!”卫子夫打断他,气息短促,语调柔而冷,态度冰冷决绝,不容质疑。 这是她出来后,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比昨天夜里遗落的那件披风更令他无地自容,她恨他,恨到即使面对面,她也不愿看他一眼,恨到连句话都不愿意同他说,恨到她说出这三个字时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 可他还是不想就这样放弃,他下定决心来到这里,不能就这么放弃。他愣了片刻,缓缓走近她,想像以前那样抱一抱她,他的胸膛很热,怀抱很暖,一定可以融化她的冷漠…… 然而,他刚一碰到她的手,卫子夫就将他甩开,随即转过身,举起一把锥子对准了自己的侧颈,面庞冷如寒冰:“出去!” 刘彻怕她伤到自己,赶紧后退一步,目光哀求地望着她:“子夫,你别这样……” “出去!”卫子夫又用同样生硬的语气说了一遍,说话的同时那尖锐的锥子也离她的雪颈更近了一步…… 或嗔,或怨,或怒,哪怕她有一丝丝情感,他都觉得他们还有可谈的余地,而现在……他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谈,现在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她的绝情比那日的簪子还要尖锐百倍,在他的心口狠狠剜了一刀,鲜血染红了他的眼睛,他沉默了一会儿,黯然离去…… 直到刘彻走出寝殿,卫子夫才扔下手里锥子,缓缓闭上了眼睛,她从来没有这么恨过一个人,苏文也好,江充也罢,终不及他的万分之一。 她恨他,是开始,也是诀别! …… 行军数日,卫青率部抵达上谷郡,停军休整两日。 卫青和公孙贺在城中走了一圈,时值春种,城中往来的百姓络绎不绝,生机盎然。不过,虽然过了一个寒冬,匈奴人在城中劫掠的痕迹依旧可见,烧毁的房屋,伤残的百姓,还有一张张幸运和苦涩交织的笑脸。 城中贴了告示,有老者知道他们是要出城去打匈奴的,拿出自家的粮食财物赠予他们,说道:“几十年了,我们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将军,你们是我们的大恩人,请受老朽一拜!”说完就要下跪,卫青赶忙将其扶住,陆续有百姓跟着效仿,一双双混浊而坚定的目光中充满了渴望,直叫两个铁骨铮铮的男儿落下泪来。 数十名幼童拿着自家的厨具跑了过来,几岁到十几岁不等,有扛着锄头的,也有拿着镰刀,还有拿菜刀和木棍的,说要跟他们一起去打匈奴。 负责接待他们的都尉程刚说,这些都是孤儿,他们的父母去岁死在了护城保卫战中。他说,匈奴军破城而入的时候,见人就杀,城中的百姓就是像他们这样,扛着自家的“武器”,以肉身做盾,抵挡匈奴人的入侵。 公孙贺说他们是百姓,也是战士,是护家,也是护国! 卫青也曾经受过苦难,可与他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年幼时,他的理想是建功立业,摆脱苦难,后来刘彻又在他心里种下了弘扬国威的种子,十年来,这粒种子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所以才有这一次的请战。可是直到今天他才隐约明白,这一战的真正意义在哪儿,不是建功立业,也不是弘扬国威,而是边境的这些百姓,他们需要庇护。 自汉室立国以来,汉朝采取和亲政策,与匈奴停战,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可这十几年来,富国安邦,安居乐业的从来不是他们。泱泱大汉,河山万里,他们或许不值一提,可他们也是人啊,他们也有父母妻儿,敌冦来临时,他们可以以身殉国,护卫城池,朝廷难道不能为他们而战? 当然是可以的,卫青想,他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能不能弘扬国威他不知道,但这一城百姓他是要护的,他们也是汉朝的子民,他们的责任是守护好自己的家,而他的责任才是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