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第1200章 就是这么霸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0章 就是这么霸气!(1 / 2)

这一刻众人望着李盛的目光,就真是应了一句话。 见了鬼了…… 还真就万万没想到,这种事竟然真被李盛说中了。 高句丽,竟然真要降唐。 一双双眼睛瞪得滚圆,问号直接溢出了视网膜…… 许久之后,李孝恭突然一怔。 呃……自己在意外什么呢…… 这袁天罡一开始也是李盛要送过去的吧,那就相当于这袁天罡是李盛麾下之人了……既然这样,能把高句丽忽悠投降不是很正常。 这么一想,李孝恭顿时觉得事情非常合理,于是道, “呃……” “诸位仁兄,咱们还是还是先别发呆了,既然高句丽要降唐,咱们还是想想如何谈这条件……” 李孝恭这话也将众人惊醒,虽然还是觉得事情极为离谱,不过李孝恭说的也是要紧之务,况且……除了李孝恭所言条件问题,还有一件事显然也得论:诈降的可能性。 尉迟老魔性情耿直,素来不遮掩什么,干脆利落便问道,“说啥谈条件,人家要是真降,啥条件都好说,要是诈降可如何是好?” 话音一落,众人都思索起来。 主要是思索方才那人的情况。看衣着、头发、面相应当的确是高句丽人,不过这只能说明这人可能不是骗子,但是不是诈降还有待思考…… 此时李盛忽然道,“应该不是假的。除非这货是诈骗犯,否则只要的确是高句丽王庭派来,那应当不至于诈降。” 话音落下,众将都望了过来,“圣帅何以见得?” “这有何疑难之处?高句丽如今压力甚大,便是诈降赚我等进兵,布置埋伏……难道他们就能活了?” 李盛一声冷哼,“笑话!” 众人都以为李盛这下又佛系开摆了,没想到这突然又霸气一下…… 不过李盛这么霸气的一声“笑话”,却也让众将心中放心了稍许。 再一仔细思索,好像这高句丽诈降,也的确…… 不可能是大唐禁军的对手。 到如今这个阶段,李绩也好尉迟老魔也好,无非只是想尽可能低成本——最好就传檄而定,兵不血刃的拿下高句丽。 至于打败仗的可能性,在场诸人除了李盛长乐,都是名在凌烟阁,战略眼光不是开玩笑的。 岂能不知高句丽打什么算盘?当然详细的是真不知道,但高句丽搞诈降或者什么手段,在很小的可能性上,真的给大唐禁军搞成了合围这种情况,众人还是想得到的。 而一旦想到,这帮人怎么说也是堂堂的国公,当然都知道…… 李盛这话其实还真不假。 高句丽确实是,无论怎么用计都不可能打赢大唐禁军。这甚至和三国时曹魏取蜀汉,灭姜维残部都不同,当时姜维好歹还有些大义名分可以从军心层面操作,而高句丽绝无这种可能性。 这么一想,真投降的可能性的确是大概率了。 众人心情振奋,都激动起来,纷纷直接讨论起怎么处置高句丽的问题…… 李孝恭略微思索了高句丽君臣讨价还价可能开出的条件,接着悄然露出一丝冷笑,极轻微的摇了摇头,也和众人吹起牛逼来。 只有李盛始终面色淡然,握着一卷书册,好似置身事外一般…… 分毫不将这天下兵戈大事放在眼中! 就是这么霸气…… …… 不久后,大唐禁军的统帅团们心中的忧虑终于完全消失。 高句丽之君高建武,终于来到大唐禁军大营之中。 见到高建武的一刻,得知了这人就是高句丽之君。 在场的大唐禁军士兵,纷纷欢呼起来。 大营之中,一片沸腾! 高建武脸色有些发红,不过既然已经到这地步了,头皮一应也就快步走进对方的中军大帐里。 而随后,便见到了料想中的李孝恭,李绩……等将领。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统帅竟然也和自己得到的情报一样极为年轻,仅十五六岁而已! 这一日受降仪式,本来按长乐的意思…… 不,李盛根本听都没听长乐是什么意思,直接无脑就推给了对方——开玩笑,李盛的自我定位可是太清晰了,既然目标是美人,西湖,范蠡路线……受降仪式这种事当然就要交给李二的宝贝亲戚了。 难不成自己来受降?以这帮古人百姓的迷信程度,回头指不定怎么给自己编故事呢——再说这货既然是监军,那就是最高“行政长官”了,受降他不去谁去啊。 李孝恭和长孙无忌旁观中暗暗好笑,不过横竖是殿下和殿下的问题,当然也就听之任之…… 于是,长乐也只好懵逼的,接受了李盛这奇怪的任务…… 见到长乐的一刻高建武是相当震惊的。 虽然早就知道唐军统帅是个极为年轻的少年,乃至当时他甚至也一度相信渊盖苏文,此次可以击退唐军。 但此时一见,却就分外诧异……随着唐军越打越猛,高建武越发不敢相信这唐军能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指挥的。 难道唐军军中,遍地都是李盛? 这有点过于凶残了吧…… 而接着,行礼的一刻,他就知道自己搞错了…… 既是受降,高建武走进大帐自是立刻就匍匐跪拜下去。悄悄聚集而来围观大帐之中情形的大唐禁军见到这一幕不禁再度爆发出一阵欢呼。 而随后…… 长乐脸色微微一红,轻咳一声道,“嗯……既是高句丽国君,岂能如此跪拜,先起来吧。” 高建武起身。 “大王深明大义,与我大唐化干戈为玉帛,孤心甚慰……我大唐皇帝陛下早已为大王准备了爵位,便为南府郡王。呃……与孤平级!” “日后……孤便与大王为同级,日后在长安,还望与大王多多往来交游!” 长乐一番辞令说的滴水不漏,既是极为客气,同时也清晰的表明了大唐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