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职查办,副主考赵晋、阅卷官王曰俞、方名受贿出卖功名被判斩立决,程光奎、吴泌、席玕等生员贿买考官,骗取功名,分别拟绞或枷责。总督葛礼与舞弊案无关,但审理不力受到切责,巡抚张伯行无中生有诬劾朝廷重臣,以革职处分。 穆和伦、张廷枢这一步棋确实走得好! 严惩了主考官和吴泌等,为江南士子出了一口气,自然平息了一些人心中的愤慨,对葛礼进行切责又堵住了一些人的嘴,这样张伯行革职的处分就不会有更多人反对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张伯行,死也不肯接受这个裁决,又给皇上写了一道奏疏,就是这道奏疏,竟彻底推翻了四位台阁重臣的原议! 皇帝自派出穆和伦、张廷枢后,就密切地注视着江南的动态。偏偏这时自己安插在南京的重要耳目曲乃实病故了。所以只好密旨李述三五天汇报一次消息,李述遵旨,时时通报。穆和伦的结案折还没送到,李述已将审理结果报告了。皇帝对这个结果仍不满意,不久又接到了张伯行的最后一道奏折,折中言道:“科场舞弊只惩从犯,不惩首恶,难抚江南人心。大洪王法不治封疆大吏,此风若长,本朝刑律将名存实亡。伯行革职事小,朝廷安危事大,不得不进最后一言,科场弊端必须究查,葛礼受贿必须严惩,望万岁再派贤臣维护纪纲。” 读着张伯行的奏折,皇帝心里不断揣摸,张伯行敢于否定四位钦差大臣的结论,胆子也实在太大了,没有充分的根据,谅他不敢这样。五十年来,自己处理的政事瀚如烟海,但像张伯行这样敢于直言进谏、强项不阿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莫非其中真有隐情?莫非四位台阁重臣竟真有徇私的劣迹?皇帝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出理由来为钦差的结论撑腰。看来这个案子还是没搞明白,张伯行要求再派贤臣,我还能派谁去呢? 第二天早朝,皇帝便在朝堂上说出了自己的烦扰。不想大殿之上,众人对于此案所涉及其中的派系斗争都感到担忧,皆无胆去管,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主动请命去彻查此案! 就在皇上感到万分失望的那刻,皇四子秦真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道:“儿臣愿做钦差,亲往扬州查清该案的始末,为皇父分忧。” 皇帝听完,眉头一舒,眼中不由露出欣慰赞叹之色,接着便道:“皇四子秦真听旨,朕令你为钦差,授你专断之权。命你务必要查清江南弊案。且要从速办理。即刻启程。” “是,儿臣遵旨。”叩首领命的这刹,秦真心中暗喜:此事他不躲不避,不仅得到皇父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堂堂正正的讨到出京的旨意了!不久,他就可以将那个让他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女子抓会自己的身边了! 一日的飞马奔驰。直到日落西山,秦真才和随从们歇下奔走的脚步。 此刻,外面的奴才正为秦真打点着住宿事宜,而秦真则站着客栈的院子里,抬头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嘴角浮起一抹自信无比,志得意满的笑容:慧儿,你等着!爷马上就会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