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盛世华唐> 0119 皇帝带头吹捧我怎么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19 皇帝带头吹捧我怎么办(1 / 2)

盛世华唐0119 皇帝带头吹捧我怎么办 众人自然不相信,纷纷说圣人太谦虚了云云。 李世民这首诗虽然算不上上佳之作,但也在水准之上,比他强的多那岂不是传世名篇了吗。 这样的名篇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听说过? 李世民并没有因为被超过就把那首诗藏起来,而是大大方方的读了出来。 当听到‘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一句的时候,就算对诗词不是很懂的人也听出了优劣。 这句明显就是在彷写李世民的‘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在气势上则远远的超过。 听完整首诗所有人都尬住了。 继续吹捧李世民?那就是尬吹,众所周知尬吹顶十黑。 可要是吹这首诗写的好,那不就是在打李世民的脸吗? 就在这时,早上陈景恪偶遇的那位老者出声了,只听他抚掌叹道:“好诗,真是好诗,道尽了我大唐之强盛。” 老者叫李百药,当朝拔尖的大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北齐史》就是他编撰的。 李世民对他也非常器重,曾经让他为《帝京篇》写和诗。 而帝京篇则是李世民最得意,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文学作品之一,由此可见他对李百药的才华是多么的欣赏。 只是李百药年岁太大,今年已经八十岁。 去年上表告老还乡,李世民很舍不得却也不得不批准,今年大朝会特意把他给请了过来。 李百药生性耿直却不死板,处理这种事情更是信手拈来。 先是夸那首诗写的好,然后话锋一转道:“只是此诗似有瑕疵,也不知是否我听错了。” 这时其他人也恍然大悟,纷纷剖析起来。 什么重叠字用的太多,韵律也颇有失误,片面追求气势忽略了细节等等。 不过还好,这些人还算有节操,没有否定这首诗气势磅礴的优点。 当然了,这么做的都是御用文人群体。 像是房玄龄、马周、褚遂良等人,都只是在默默的揣摩这首诗,并没有发表意见。 李世民岂能不知道众人为何会如此,脸上露出一丝怪异的表情,道:“诸位皆我大唐之栋梁,不妨试着完善此诗。” 说着他从腰上摘下一块玉佩,道:“若有人改动之后能超过原作,这枚玉佩就归谁所有。” 很多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可是皇帝御赐的东西,对他们这些从政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众人纷纷开始思考,然而越想他们就越尴尬。因为他们发现不论如何改,最后都会影响整首诗的气势。 通俗点说就是,不改这首诗或许有瑕疵,可单凭气势就足以成为传世名篇。 按照他们的方法修改,看起来确实更加符合韵律和写诗的规则,可也让这首诗变得平庸起来。 此时再回想刚才自己对这首诗的评价,他们更加的尴尬。 房玄龄、李百药等人虽然没说什么,其实心中也在思考该如何改。 想了一圈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承认,这首有‘瑕疵’的才是最‘完美’的。 只看众人表情,李世民就知道是什么结果了,他却没有放过众人,而是恶趣味的道: “这首诗的作者之前从未参加过大朝会,是看了我的《正日临朝》彷写而成。且从看到我这首诗,到写出这一首用时不超过一刻钟。” “哗。”众人再也忍不住惊呼出声,然后议论纷纷。 半刻钟,写出这么好的诗? 换个人说他们绝对不相信,即便是李世民亲自说他们也有些将信将疑。 李百药一双昏黄的眼睛瞬间变得明亮起来,有些激动的道:“半刻钟?敢问圣人,不知是哪位大家的手笔?” 其他人也纷纷看了过来,等待着他揭晓答桉。 李世民故意卖关子的道:“不是大家,是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不只是诗写的好,字也为当世大家。我私以为欧阳率更故去之后,他当为第一。” 众人更加怀疑,突然冒出一个会作诗的天才他们信。 可书法这东西天赋只是其一,练习的时间也同样重要。 一个小朋友就算从娘胎里就开始练,又怎么可能和欧阳询比肩? 这下同为书法大家的褚遂良忍不住了,问道:“敢问圣人,不知这位大家是何人,现在何处?臣已经忍不住想向其请教了。” 长孙无忌和马周则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然后目光向人群里看去,很快就找到了正胡吃海塞的陈景恪。 长孙无忌则想的更多,他已经从儿媳妇兼外甥女李丽质那里,知道了李明达的事情。 现在皇帝明显在故意抬高陈景恪,其目的不言而喻。 看来以后要对待陈景恪的态度要变了,不能再把他当成单纯的医师看待,最好能把他拉入己方阵营。 李世民也不在吊人胃口,道:“那人现在就在宫里……让陈景恪来见我。” 后一句话是对任封说的。 任封连忙吩咐其他侍者去找人。 侍者找来的时候陈景恪正悲伤的吃着滚滚肉,当听到‘圣人召见’的时候,他非常的惊讶。 却也不敢耽搁,放下快子用手帕擦了擦嘴,又喝了几口茶润了润喉咙,然后跟着侍者离开。 只留下目瞪口呆的一群‘同桌’。 能在这个时候被皇帝召见的肯定不是普通人,他们竟然因为别人穿着朴素产生轻视之心,错过了结识的机会。 不过还有机会,等会儿那个少年可能还会回来,再结交也不迟。 陈景恪还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成了香饽饽,跟着侍者一路来到大兴殿前面。 然后他就发现所有人都在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让他倍感压力。 不过还好,他对这些人无所求,心中又有所依仗,并不惧怕。 从容的向李世民行礼道:“参见圣人,祝圣人福寿安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