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叹了口气,恨铁不成钢的数落女友:“你个丈育!男警官才叫某sir,人家林琪是madam!” “噫!丢人了,丢大人了!”江枫拿抱枕遮脸,吃吃羞笑。 高飞把她从沙发上提溜起来,搂在怀里亲了亲。 “傻宝儿,现在是下午3点多,咱们出去逛街觅食,还是在家里打游戏?” “现在吃饭还早了点,先打游戏,晚上再吃顿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啦!” 江枫乐淘淘地说。 两人进入《港城奇兵》第七章,游戏场景位于一座颇有艺术格调的场馆内部。 这里是“费恩家族当代艺术展览馆”,滨海城的文人雅士和艺术家们聚会的圣地。 除了时髦的绘画和雕塑展览,场馆还承办歌舞演出——可不是夜总会的那种歌舞。 有资格在艺术馆登台亮相的演员,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是受到上流社会认可的知名艺术家,逼格高的不得了。 然而话说回来,格调高雅的现代艺术品往往过于抽象,难以被大众接受,艺术馆的人气,远不及大众剧院和夜总会来得高。 逼格当不了饭吃,艺术家想要生存下去,离不开贵人扶持。 过往的年代,包括诗人、画家、雕塑家和作曲家在内,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其实很少把普罗大众列为自己心目中的受众。 搞艺术的,要么出身于贵族家庭,有时间又不差钱,纯粹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要么虽然出身贫寒,生活拮据,却有贵人扶持,专为贵族老爷或者教会而创作,其作品开头总会有一篇感谢赞助人的献词。 说的难听一点,这些艺术家就相当于被有钱又有品味的王公贵族包养起来了。 然而当时间来到本世纪20年代,随着魔导工业革命的爆发,城市化的加速,资本新贵和城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各国的封建贵族则在急剧衰落,日渐困顿。 很多老牌贵族世家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把父辈收藏的艺术品拿出来拍卖救急,哪里还有闲钱包养艺术家。 艺术家们失去了传统的赞助人,不得不改变作品风格,努力顺应时代,讨好他们曾经打心里鄙夷的“庸俗的资产阶级”。 展览馆作为艺术家和赞助人的中介机构,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坚持从前的格调,拒绝展出通俗作品,场馆门庭冷落,没人光顾,很难维持下去。 可要是放下面子,对流行作品来者不拒,又会丧失逼格,遭到艺术家和评论家的鄙夷,名声扫地。 两者兼顾当然是最好的,可惜并不容易。 费恩家族经营了三代的这座艺术馆,之所以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全靠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沃尔特·费恩先生的天才眼光,在高雅与流行之间把握住了微妙的平衡。 费恩先生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品味,还颇有商业才干,接手艺术馆以来,举办的各种展览,总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噱头,引爆舆论,成为报纸和社交场上的热门话题,进而为展览带来火热的人气与门票收入。比如最近这段时间,费恩先生策划了一期以“蜡像”作为主题的展览。 这种题材并不新鲜。 蜡像做的再怎么活灵活现,毕竟是不会动的死物,甚至看起来还有点恐怖,对这种展览感兴趣的观众并不多。 谷暗 费恩先生对此心知肚明。 但是,他有信心把这种冷门展览搞得红红火火,成为滨海城的时髦话题。 为了达到一鸣惊人的目的,头脑灵活的费恩先生,打破传统蜡像展览的死板流程,添加了一些悬疑解谜的要素。 他把场馆布置的活像谋杀现场,被害人的蜡像活灵活现,身上的伤口仿佛还在流血,场馆中的男男女女,姿态表情各异,有人惊恐,有人迷茫,还有人在偷笑…… 所有这些看起来像活人的蜡像,似乎都有杀人的嫌疑。 在门票的背面,费恩先生印出了广告词,声称展览的主题是“蜡像馆杀人事件”。 费恩先生还在报纸上做广告,向全城自诩头脑机敏、思维缜密、具备侦探才干的女士和先生们下战书,邀请他们来展览馆追查凶手。 从观众入馆之时算起,如果能在一小时内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从六十五尊蜡像当中找出真正的“凶手”,将获赠精美的礼品——一张通往二楼的门票。 这个点子,听起来似乎不太合理。 只要有一个人找到“凶手”,剧透出来,其他人也都知道了,还有什么悬念可言呢? 费恩先生连这个问题也考虑到了。 除了六十四尊真正的蜡像,费恩先生还特地找来一位“演员”,假扮凶手。 这个演员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材和容貌,替换成场馆中的任意一尊蜡像。 观众所谓的推理解谜,其实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从所有蜡像当中,找出演员假扮的那一尊,要么演员就是“凶手”,要么可以从演员口中得到指认凶手的关键线索。 从一群活灵活现的蜡像当中,找出一个活人,这听起来也不难。 通过观察是否有呼吸和心跳等生理活动,或者干脆偷偷的用针扎一下,不就把演员揪出来了吗? 这么想就错了。 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费恩先生精心挑选出来的演员,既不是人类,也不是蜡像,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 没错,这是一尊他不惜花费重金订制的“蜡魔像”! 蜡魔像具有一定的智力,天生擅长“易容术”,可以听从主人的吩咐,随意重塑蜡质的外形。 当它静止不动的时候,无论看上去还是摸起来,都跟普通的蜡像没有区别。 想从六十五尊蜡像当中,挑选出一尊刻意伪装的蜡魔像,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寻找“凶手”,只是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