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牧第一次率领舟师震撼天下,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因李牧舟师之利,当时人都忘记了李牧还是一员骑将。直到李牧率领一支轻骑兵,穿插于楚国腹地,如入无人之地。 天下人总是忘性大。在李牧灭南楚,克齐国后,他们又只记得李牧是一员擅长运用骑兵的陆地将军,对南秦舟师的记忆逐渐淡去,又将南秦的舟师当做了只会运粮运兵的辅助。 南秦舟师在这十几年并不是沉寂了。李牧常常带着舟师南下练兵。 只是因为南北路途遥远,信息阻隔,所以天下人并不知道南秦舟师比以前更加强大。 春秋时,晋国和楚国扶持吴越代理争霸,后来吴越实力渐强,反噬其主。 那时南方也是争霸的战场,吴越楚三国的舟师都发展较快。 吴越被灭,楚国一统南方后,江河水战已经不再必要。 至于海战,海船和江河中行驶的大船构造不一样,需要重新点技能树。楚国国土线广阔,与其从海上进攻,不如战车平推。 战船维护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舟师无用武之地,便几乎被废弃了。 楚国残存的舟师最后一次绝响是在长江三角洲,春申君和李牧一战。 那一战春申君失去了楚王的信任,楚国残存舟师全军覆没,楚国永远失去再夺回长江以南大片领土的可能。 项燕也是一员陆地将军。 项家是较早认识到骑兵重要性的将门。虽然没有马镫,但只要骑兵身体足够强壮,双腿能够夹紧马腹,也能在马上用兵器。 就算身体不够强壮,骑兵也能在马上使用弓|弩。远远射箭,和骑兵贴脸射箭,对敌阵的压迫力和杀伤力是不同的。 项燕和他选出的亲兵,都是能在马背上持着长兵器厮杀的壮士。 秦国有了马镫之后,能培养出更多的骑兵。但因为秦国一直打的是歼灭战,所以能觉察到马镫,把马镫消息传出去的人不多。 有极少数的六国人察觉到了这件事。但六国上层世卿贵族不仅鄙夷工匠之流,也不常亲上战场,所以这个消息传不到他们耳中。 也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六国将领。 但上梁不正下梁歪,前线将领大多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此事压下不提。 如果提了,打造马镫和装配马镫会耗费许多人力物力,配套兵器和骑兵训练又是一大堆麻烦。且如果骑兵能够大规模淘汰战车,那么贵族手下那么多制造战车的作坊岂不是会倒闭? 谁敢贸然进言? 秦国的敌人中,倒是北胡和东胡有可能学到马镫。不过等他们琢磨出来的时候,秦国的骑兵仍旧装备碾压他们。 从历史中可以得知,成建制的骑兵军团,中原王朝永远碾压北方游牧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最麻烦的是抢一波就走,极大地破坏了中原王朝的生产力和政权稳固。 到后来北方游牧民族进 化成北方王朝时, 那就是两个王朝的对抗, 和传统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不一样了。 胡人的事暂且不提。总之,六国如果要更新骑兵装备,不仅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还会影响许多人的利益。 从古至今,会造成兵制改革的军备替换,都很不容易——军事改革也是改革,改革哪有容易的。 秦国有秦王一言九鼎,大权独揽,六国有什么? 项燕与其他平庸将领还是不同的。虽然他在历史中不够资格进入战国四大名将,但好歹有一点眼力见,在与秦国交战时发觉了马镫的作用。所以项燕给自己亲兵的战马配备上了用绳索和皮条做成的简易马镫。 但他没有声张,更没有向楚王进言,只是将这支骑兵当做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春申君步步退让,结局是被楚王赐死。 有了春申君的前车之鉴,楚国不会再出现完全信任楚王的愚蠢之人了。 何况项燕知道,当他迎公子启逼宫之后,芈姓贵族就非常厌恶他,一些楚国老封君也很鄙夷他。 虽然他此举有利于楚国,但逼宫就是逼宫,谋叛就是谋叛。芈姓宗室做得的事,项燕一个外姓人做了,就是抽整个楚国宗室的脸。 他必须增强自己的力量。 项燕卯足了劲研究李牧和王翦的骑兵,在自己的私兵中也练出了一支轻重骑。 他的族人都被掳到了秦国,家中钱财无用,被他全部用于了自己的私兵。 项燕一直不认为他不如李牧。 虽然天下人根本从未讨论过项燕和李牧带兵谁强谁弱,而是讨论他和朱襄带兵谁强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