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嬴小政手臂痊愈的时候,吴郡又开始忙碌夏收了。 今年收成仍旧不错。庞大的运粮船队浩浩荡荡逆流而上,开向关中。 郑国已经修好了广陵城附近的供水工程。此次他将和运粮团队一起前往咸阳,在关中修水渠。 朱襄都给他把名字想好了,就叫郑国渠。 郑国走时依依不舍,眼巴巴看着邗沟的方向。 他非常想重新修通邗沟,沟通淮水和长江。 可那片地方还是南楚国的地盘,他没法去修。 郑国不仅想疏通邗沟,还想把淮水和黄河连起来,贯通南北水道。 朱襄听着郑国的雄心壮志眼皮子直跳,在嬴小政跃跃欲试的话还没说出口前,率先截断:“不,政儿你不想!” 嬴小政:“……”我还没说想什么呢。舅父真烦人。 朱襄赶紧把郑国及其老伙伴们举荐走了,免得他们天天围绕在嬴小政身边吹嘘南北大运河。 虽然郑国被举荐走了,嬴小政心里还是埋下了一颗南北大运河的种子。 他开始学习水利知识,计算如果他要开凿黄河到长江的大运河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又能创造多少效益。 嬴小政认为,这运河是一定要开凿的。 黄河是中原腹地,长江是他和舅父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宝地。 待他当秦王之后,南秦三郡离秦国腹地太远,很可能重新脱离秦国掌控。 只有把黄河和长江水道连起来,加强南北沟通,秦国才能将南秦三郡这一片产粮地牢牢控制在手中。 同时嬴小政也有了双都计划。 西周时其实就是双都,一在镐京,一在洛阳。镐京就离咸阳不远。 所以中原诸国说秦国是与戎狄杂居的蛮夷,虽然这是事实,但秦国是不认的。我大秦龙兴之地,怎么能叫蛮夷? 待秦国统一天下后,肯定也不能只有一个都城。 按照传统,嬴小政应该将洛阳作为东都。 但如果将洛阳作为东都,南北运河最好绕道洛阳,这样才能给洛阳供粮。这样运河就会绕很大一个弯子。 嬴小政在地图上看了许久,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的吴郡。 其实……也不一定西都和东都,北都和南都不也挺好?吴郡有他太多的心血,是他现在,也是将来唯一亲手打造出来的繁荣城池。 嬴小政骨子里就带着霸道,自己的东西护得十分紧,无论是权力,还是其他什么。 他对立活着的皇后一事十分抵触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赵姬,而是因为“外戚”和“后宫干政”。 或者说不仅是“后宫干政”,所有分润他手中权力的“干政”他都很厌恶。 一个大事小事一把抓,看奏章看得手臂疲劳过度得吊脖子上的千古一帝,可想他心中过分庞大对自己所有物的占有欲。 所以吴郡这完 全属于嬴小政的地盘, 在他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修南北运河贯通南北江河, 如果可能,再修运河连通渭水和汉水。”嬴小政看着地图道,“这样咸阳就有两条水道可以供粮。” 嬴小政自言自语的时候,朱襄背着手站在窗户后面,轻轻叹了口气。 他就知道,只要嬴小政想到了运河的作用,就不会那么容易打消他挖运河的念头。 隋唐之前,黄河中下游的泥沙淤积不严重,从长安可以直接从淮水到黄河入海。 因秦汉和隋唐两个封建王朝最鼎盛的阶段都在咸阳/长安建都,几百年的人口膨胀导致附近森林被大规模砍伐,至唐高宗起,长安附近水土流失已经较为严重。 唐朝中后期为了保证渭水和黄河中下游通航,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疏通。 到了北宋,因长安变成了边疆,几乎被北宋废弃,北宋不再花力气保护渭水流域的环境。渭水流域的森林成了北宋最大的木材来源地,渭水从此以后彻底失去了通航的能力。 三易回河之后,黄河中下游的通航能力也彻底失去。 后来明朝想要重回汉唐,希望能返回长安时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渭水和黄河能通航,那里才能是汉唐的长安。 现代治理渭水和黄河最终的目标就是恢复渭水和黄河的通航,这样就能让文明故地重新焕发生机。 但积重难返,即便中国的基建已经很强大了,仍旧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寄希望于百年计划。 现在秦朝都还未建立,渭水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繁荣才刚开始。 汉水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