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将收受贿赂的名单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一份给嬴小政,一份和部分“特产”一起递送给秦王柱。 这不仅是他与秦王“拉家常”,也是将“污名证据”递送给秦王。 朱襄提醒他,将领要学会无伤大雅的自污,收受商人贿赂正好就是“无伤大雅”的自污,就算被人知道,顶多就是迁官免职。 王翦在李牧这里学到了自污,但还没学会怎么做生意。 他扶着额头,不断叹气。 做生意什么的,他真的不擅长。他能不能只领兵作战,打完仗就回家享受荣华富贵? 李牧这是奔着武安君去的吗?他怎么觉得李牧这是奔着相国去的! 这一手盘活吴郡和秦国舟师的本事,李牧你去当相国都绰绰有余了。 李牧只面无表情告诉王翦,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赵武灵王建立雁门、云中、代三郡抵御匈奴,李家从此在三郡世代为将。但赵国的主要精力都在中原,兵粮都紧着中原。他在雁门为将时,正好处于胡人壮大之时。 除了匈奴之外,因在匈奴之东而被称为东胡的草原游牧部落也十分强盛。匈奴和东胡在水草丰茂时相互争斗,冬季水枯草黄时就结伴共同南下入侵中原。 李牧面对如此强敌,兵不够粮不 够,没点经营的本事,怎么守住雁门、云中、代三郡。 王翦一边苦哈哈地跟着李牧学他不擅长的东西,一边开玩笑道:“等你把雁门、云中和代三郡经营妥善,那北方三郡岂不是成了你李牧的封地?你确定那时赵王不会杀你?” “❒(格格党文♂学)_❒” 王翦大笑,被李牧比下去的苦闷终于消解。 看着王翦大笑,李牧踹了王翦一脚,然后心里忍不住叹气。 虽自己已经不在赵,却看到了自己若在赵的穷途末路,他心情十分复杂。 在李牧的放纵下,带着各种使命的楚国的商人们很快就发觉了秦棉的秘密。 秦棉居然是从地里种出来的?秦国能种,我们楚国当然也可以! 很快,他们就偷偷购得了棉花种子,并勾结匪徒绑了会种棉花的老农离开。 若是直接绑架,李牧都会在岸上拦下,该杀的杀。这也正好给楚国人一种秦国人很重视棉花种植技术的错觉。 之后商人换了一种方式,去派人偷师,或者去来到楚国经商的秦国商人(比如冒充自己门客的吕不韦)求购会种棉花的老农,这才将棉花技术带到了楚国。 在这个时代,种植技术不好保密,传过去很容易。楚国人并没有发觉,秦人有故意放纵。 李牧故意在江边搭建刑场,公开对不守法的商人行刑,被商人传到楚国贵族耳中,成了秦国为了保密棉花的种植方式而杀人。 既然秦国人如此重视棉花种植的技术,楚国贵族当然立刻划分田地种植棉花。 代理吴郡郡守嬴小政立刻派李斯出访楚国,向楚王严正抗议楚国偷棉种的行为。 楚王的臣子严厉地驳斥了李斯的荒谬,说楚国自古以来就有棉花种植,只是之前不流行这个。 现在棉花不就是在吴越之地种吗?吴越之地本就是楚国的领土,所以楚国人把棉花带到了江淮平原。 他们还抬出来朱襄的名声。 说棉花这种利民的东西,朱襄公肯定愿意给天下人分享。难道朱襄公愿意让天下人冻死吗? 听到对方侮辱朱襄,李斯心中生出了真实的怒气。 他知道自己气量狭小、心思阴暗,连视他为挚友的韩非都深深嫉妒。即便他自认为,如果为了自身利益,他恐怕连朱襄都能陷害。但如今听到有人侮辱朱襄,李斯的怒火也难以抑制。 “朱襄公当然怜悯庶民,但现在用棉布的是庶民吗?” 李斯冷哼,将如今秦地商人对棉花的收购价格,和棉布在各国贩卖的价格报出。 “你们一群酒足饭饱之徒,嘴里居然说着朱襄公不与你们分享,朱襄公与你们分享什么?分享如何不饿死不冻死?” “如果你们能让庶民也穿上棉布,别说朱襄公,我李斯都敢在这里保证,秦国不仅不再追究你们偷棉花之事,还派人来教导 你们种植棉花。” “我敢立字据, 你们敢吗?!”李斯冷笑道, “你们敢吗?!” 他环视了楚王朝堂上的人,无一人敢与他对视。 李斯当然知道,楚国没人敢应这件事。 棉布现在是贵族最爱的布料,如果庶民也一同穿棉布,那么贵族的脸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