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从未唤她回家,这次急匆匆地,想来病势不妙。 贾母接着道:“....我给姑爷写了封书,说道林家氏族凋零,难以为庇。若他信得过老岳母,可将家产托我代管,以后黛玉出嫁,必一文不少还她。” 贾政双眼圆瞪,道:“妹夫依允了?那怎么又用这钱盖园子?” 贾母淡笑道:“他不允,琏儿就能拿到钱?” 贾政想起黛玉由扬州回来,自己也虑过林家钱财的事,想着怎么妥当安置了,将来黛玉好用。谁知恰遇上元春归省,百事猬集,一天缓一天地,后来竟忘了。 又听贾母道:“原先是存着没动,后来盖园子,银子流水似的淌出去,光我们公账上的,哪里能够?” 贾政跌脚道:“为何不告诉儿子?我就是赔光私库,也不能动那个钱——那里头还有敏儿陪嫁。” 贾母哭道:“亏你还记得你妹妹!怪我不告诉你,告诉又怎样?不叫娘娘省亲?还是押房卖地? 你也说了,娘娘是贵妃,体面不能少。就算虚热闹也是天家的虚热闹,是娘娘的脸面,一家子的底气!除了动用那笔钱,还能如何?!” 贾政亦泪流满面,问贾琏:“你姑父辞世前,还有什么交待?”顿了顿,又道:“只说我不知道的!” 贾琏窥窥贾母,低声道:“姑父要我们劝宝玉读书,让林妹妹少哭,还说....姑母和老爷最亲厚,林妹妹将来....万事求老太太、老爷周旋。”见贾政皱眉,忙又道:“侄儿家来时,已全回禀过老祖宗。” 贾母头回听到此话时,哭得险些没厥过去,过后每每回思,无不痛悔无极。 忆起黛玉上京时,小小一个人儿,宝玉长她一岁,还整天赖在王夫人怀里撒娇,她却谨言慎行如斯,怎不叫人心疼? 那时林如海好好当着官儿,黛玉是巡盐御史、天子近臣家的千金小姐。 来这里,不过为有长辈教导,姊妹作伴。林家每年所寄汇票,远超黛玉吃穿之用,故她虽作客居,却没人敢小瞧。 及至林如海故世,原想黛玉有外祖母倚靠,有家产傍身,纵然父母双亡,也能富贵平顺。 岂料天逆人愿,竟兴出省亲一节。贾母虽疼黛玉,然家族兴衰当前,也只好委屈她了。 贾母思及此处,只觉身上软软地直往下掉,狠命撑住拐杖,挥手道:“琏儿先去,这事别对人说。” 贾琏如蒙大赦,答应了几个“是,是”,一溜烟出去。 贾母哭道:“这回你知道,我为何要撮合两个孩子罢?黛玉嫁给宝玉,也算把嫁妆带进来。将来分家,或将园子给他们,或兑作田地铺子银子给他们,也算物归原主。” 见贾政欲言不言,又道:“你可要问,此事黛玉知不知晓?” 贾政躬身道:“孩子不知便罢,若知道,我作舅舅的还有什么脸见她。” 贾母道:“我只和她说,银钱都在我库里,叫她安心住着,住一辈子也不亏欠谁。 提起这,如海真是胸襟宽大,好气魄!他回我的那纸信里,不但同意财产暂托,还道公府急用时,可酌情自取。只要留下黛玉后半辈开销,再给她寻个可靠的好人家儿。 可我....竟将二三百万两银子全使了!若不能成全两个玉儿,将来到了地下,如何向敏儿姑爷赔罪?!”说着,早又泪湿衣襟。 贾政道:“母亲良苦用心,儿不能体察分毫,当真罪该万死。但北王天潢贵胄,他开口求聘,我们如何相拒?行差踏错一步,一家子死无葬身。” 贾母正满心盘算破解之策,听他这样说,分明不愿替黛玉主张。才压下的刺痛瞬间翻卷上来,身一沉,就往榻上歪倒。 贾政唬地变色煞白,抢上去一把扶起,“母亲娘”叫喊起来。 贾母攥住他手,大喘道:“不妨事,别唤人.....别传扬。” 贾政含泪点头,缓缓将她放平。一时抚胸拍背,一时按摩手脚,一时又倒温水吃。见贾母渐渐平息,又扶她靠在大迎枕上。 贾母定了一回,慢慢道:“我有一句话,不知你听不听:那边只在探口风,离提亲还早,借这个空儿,我们先见见娘娘。” 贾政知她病急乱投医,元春乃后宫妃嫔,如何去管外姓王爷之姻?但此刻不顺着,只怕急坏母亲,因道:“这个法儿很好,但不知如何跟娘娘说?” 贾母怔了半日,苦笑道:“我也老背霉了,只管异想天开。”想了想,终究不甘心,又道:“我十二日进宫,打探打探缘由起末,再做主意。” 说到“十二日”,不禁泪如雨下。细思来,这天原本要过小定,礼乐席筵全预备好了,礼上要穿的新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