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172.第172章 福利院之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2.第172章 福利院之行(1 / 3)

第172章 福利院之行

六月初时,晨风熹微。

程开颜在灰扑扑的马路上骑着自行车,道路还有些不平整,半个小时的磕磕绊绊,总算是到了朝阳左家庄附近。

朝阳在后世那的确是非常不错的地段,不过在这会儿嘛,就跟大县城好不了多少,比起东城区这种皇城根儿还是有所不如的。

落着灰的大马路,马路两边是绿油油的,一人合抱的行道树,沿街道两边的建筑比较低矮,大部分都是三四层的样子,走几步就是一个电线杆子,水泥木头杆。

直到到了区里相对繁华的地段,这才好了起来。

程开颜又找个等车的大妈,问了问《儿童文学编辑部的位置,中间遇到个邮局,然后是朝阳的区政府以及党校。

“文讲所估计就在这儿吧?”

程开颜摇摇头,“也亏得王安忆她们每天六七点就开始等车,然后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北师大来……”

这两地中间隔着大几十公里呢。

就跟后世的京漂一样,住在郊区,通勤几个小时上班。

走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了在一个大铁门门口,看到了几个身影,其中一个正是徐德霞。

“小程老师来了。”

徐德霞眼睛尖,一下子瞥见不远处的程开颜,挥了挥手。

等到程开颜近了,徐德霞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我们胡主编,这位是区里的马干事,后有朝阳青年服务队的张同志,李同志……”

程开颜一一看去,挺着将军肚带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正是胡主编,瘦长瘦长,胸口戴着胸章的是区里的马干事。

至于青年服务队是什么组织?

现在有志愿组织吗?

“徐编辑?青年服务队是?”

程开颜好奇的问。

“青年服务队是区里这段时间成立的,就是一个志愿组织,据说是响应上海那边的号召。

今年二月份,上海自行车三厂那边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立志服务人民群众。于是我们朝阳这边也成立了一支,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马主编笑着解释道。

“你好小程老师,久仰大名了。”

“我是青年服务队的张黎,很高兴认识您。”

一个面容清秀,一头齐耳短发的年轻女人,穿着一件白衬衣,颇为精干的率先向程开颜伸手问好。

因为身高原因,她得仰着头看,眼睛明亮,似乎对程开颜很感兴趣。

应该是早有听闻。

“我是青年服务队的黄萍萍……”

“你好你好。”

程开颜和几人友好的握握手,几人寒暄片刻,他总算知道了这次的活动地点,一个是朝阳这边的小学,一个是福利院。

本次行程一共二十人,编辑部十人,青年服务队十人。

“小程同志是去小学,还是福利院?”

胡主编问道。

“我还是去福利院吧。”

“那行,小徐你们除了带上书,还有把这些物资带上。”

程开颜顺着视线看去,发现门卫室门口放着一堆纸箱子。

就这么敞着,里面多是一些水果,一分钱两颗的那种,一共是两箱子,估计有几百上千颗。

此外还有一些干净的新衣服,塑料玩具,木头陀螺之类的玩具。

大家确定好行程,各自分头出发,每个人都骑着自行车,后座绑着纸箱子。

“出发!”

二十人的车队,浩浩汤汤的出发了,最后在街道上分道扬镳。

程开颜一行人最终抵达一处大院子。

四周地处偏僻,四周都是老房子,高大的树木、枝叶在街道顶部,共同形成一个绿色的穹顶。

只有少数阳光透过这些重重迭嶂的绿色树叶,在水泥马路上留下一粒粒碎金子。

街道上也没有什么人。

生锈的大铁门上拴着手指粗细的大铁链子,锈迹斑斑,漆黑冰冷。

门两侧,写着朝阳儿童福利院。

“你们好,请里面来吧,我是福利院的副院长姜云。”

迎接他们到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穿着一件朴素的工人蓝衬衣,留着一头长发,面容和蔼,气质非常温柔,很有亲和力。

程开颜推着自行车,和众人一起走进院子里。

这个院子要比他想象中要大一些,门卫室,两栋前后排列的四层小楼。

中间则是宽敞的空地,空地上有不少小孩儿玩耍着,他们衣着简朴,有些地方还打着补丁。

有些孩子身体上的残缺各异,手指,胳膊,腿脚,还有眼睛……

“这一片是一区,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配备有起居室、活动室、医疗室、隔离室、康复室、厨房、餐厅、值班室、卫生间、储藏室等功能区……”

这位带领他们的姜院长热情的和他们介绍着这里的区域,一边将福利院转了一圈。

经过介绍得知,这里收养了一百多位儿童,从刚出生被抛弃的孩子,再到十五六岁的大孩子都有。

之所以不多,是因为很多正常的孩子会被一些人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