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97.第97章 探亲与叶圣陶的评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7.第97章 探亲与叶圣陶的评论(2 / 3)

泡了点麦乳精,两人边喝边聊。

“这玩意还挺甜,难怪卖这么贵,回头让巧妹带回去,让她跟小宝补补身子,这母子俩在家里可是遭老大罪了。”

大姨捧着杯子喝了一口,怜惜道。

“遭罪?这又是怎么一说?”

徐玉秀连忙抓着大姨的手问。

随后大姨徐玉苒简单解释一下,大家就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了。

“护不住媳妇儿的男人屁用没有!一家子吸血鬼!”

徐玉秀冷哼一声,她说怎么巧妹来拜年的时候,身上还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呢。

要知道这年头有个正经工作的人都买得起成衣,巧妹可是国营纺织厂的二级工人,纺织厂什么概念?

布匹最多的地方就是纺织厂,谁家纺织厂的工人还穿打了补丁的衣服啊?

而且厂里时不时会发不要钱的布头,更何况一个月三十多的工资,一家三口足够过得美滋滋了,而且唐大海每个月还挣钱呢。

“可不是吗,小两口赚的一点钱全补贴了家用,一家七口人只三个人挣钱,老头子跟大海挣点公分,巧妹发点工资,米面粮油的票证,这才把一家人养的好好的。

在外面要上班,回了家还要伺候一家子!

其实一家人这样过也就算了,关键是家里有个游手好闲的小姑子,还要读书的小叔子,这哪家遭得住?

依我看像这种是家里老大的就嫁不得!农村里就更嫁不得,重男轻女太严重了,之前把巧妹当宝,生了小宝之后完全是两个态度!”徐玉苒一说起这个就后悔,怎么就禁不住女儿在耳边磨呢!

“是啊!”

程开颜跟母亲面面相觑。

“这个大妹子说的对,谁家愿意把女儿嫁农村去,这不是遭罪吗?更何况您家还是咱纺织厂的工人,这不非农户口转成了农业户口嘛?”

旁边病床上一个嬢嬢听到这里也是,忍不住插了句嘴。

“那倒没有,她当时想转,我不准她转。”

徐玉苒叹了声气。

程开颜心想这要是转了,这就要后悔一辈子。

农业户口这年头,就跟一张废纸一样,还要上缴公粮,农村里哪个不是挤破脑袋的想农转非。

这家人倒好,撺掇着转农业户口。程开颜猜多半是因为现在农村是以公分与人口来划分福利。

就好比过年分粮食,鱼肉蔬菜,一方面会按照公分来划分,另一方面还会考虑每家的人口数量。

众人又聊了好一会儿。

程开颜看了眼手表,十点半了,隧起身出门透透气。

站在医院楼道的窗户边上,程开颜皱着眉迎着阳光看向远处,心中思绪纷飞,“按大姨的说法,巧巧姐恐怕过得不怎么样,今天必须亲自去看一看。”

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身上,令人浑身舒坦。

程开颜在阳光里站了一会儿,忽然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传来:“程开颜?!真的是你啊?”

“谁?”

他转过头一看,一个二十来岁的短发戴眼镜的女人出现在眼前。

诧异道:“徐编辑?你怎么在这儿?”

“我家就是房山的啊!我妈在医院上班,我爸是厂里主任,你家不是在校尉胡同吗?怎么跑房山来了?”

此人正是《儿童文学的编辑徐德霞,她笑意吟吟的看着程开颜,解释道。

徐德霞本身是给母亲带饭来,却不想在这里碰到了程开颜,实在是缘分!

可以趁此机会约稿子!

“那真是巧了,有个亲戚病了,过来拜年顺便看看她。”

程开颜招了招手,两人往楼下走,边走边说。

不一会儿功夫来到楼下。

“说起来我还敢感谢你呢,因为你我们儿童文学这一期的销量破六十万了!马主编跟社里的领导可高兴了,这下过了个肥年!”

徐德霞有些兴奋的说道,看向程开颜的目光里带着些许惊叹。

足足六十万的销量,打破了《儿童文学社里有史以来的记录。

“运气而已,要不是因为小芳这首歌,芳草估计没有这么快火。”

程开颜摇摇头,确实有点取巧,但这本书质量在这里,火爆是迟早的事情。

“又谦虚了,你写的芳草我也看了,写得太好了,小芳真的好可怜!对了!我们去看看报纸吧,我跟你说今天各大报社已经上班了,说不定就有你芳草的评论呢!”

徐德霞忽然想到什么,连忙拉着程开颜往街上走。

找到一个报摊,两人低头翻找起来。

报摊上各种报纸应有尽有,人民日报,燕京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等。

程开颜随后想要拿起一本,却被报刊的摊主拦住,“哎!小同志,你这样可不行,你得先付钱才能看。”

“行行行。”

程开颜付了几毛钱,买了份《燕京日报。

这家是老熟人了,之前叶老的评论就在上面刊登。

开篇头版头条是转载《人民日报的新年祝词:热烈祝贺春节,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

同时转载了人民日报的一篇名为《迎接大有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