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拜访叶老先生
一月三号早上。
梧桐院歪脖子树下,一扇窗子打开。
程开颜穿着军大衣,头上戴着顶雷锋帽坐在书桌前,执笔书写。
书桌上,一瓶蓝色墨水敞开着,散发出香臭香臭的味道。
墨水瓶旁,则堆积了几十张格子纸,这是这些天的成果。
虽然《儿童文学发售的这几天,卖的有点火,小孩们捧着陷入一片湛蓝的海底,自在遨游,大人们也反思起来……
毕竟只是在小范围的圈子里传播。
程开颜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非常平静。
书他也只是随手买了一本作为纪念,塞到书架里。
这几天虽然放假,但他也没闲着。
他将芳草的第一卷大纲又完善了一遍。
加了更多的内容进去,不再局限于小芳与宋景明的爱情,要在描写爱情的空白处,把下乡时期的的知识青年,青春热血,人性都写在里面。
彼时知青们辛苦劳作,建设南疆,从手无缚鸡之力的城市青年,在艰苦环境中完成蜕变,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
程开颜并不是虚构,知青在农村的作用有好有坏,但不能片面的去写。
力求做到公正,承认他们在劳动中积极的一面,也写他们在村里偷鸡摸狗,搞小灶,勾搭农村小姑娘,大媳妇等丑事。
这可能暗合了八十年代,带有回归性质的知青小说,为这本书奠定了基础。
“一周只上两天班的日子真幸福,真希望一辈子都能这样……”
程开颜在格子纸上挤下最后一个字,起身长长的伸了个懒腰,感叹道。
这些天,他过得十分悠闲惬意,有课就跟着去上,没课就在办公室或者图书馆写写稿子,看看书,欣赏一下这个时代的女大学生。
“滴答滴答……”
程开颜抬头看了眼时钟,十点二十几分。
这已经是程开颜每天重复次数超过二十次的操作了,偏着头看时钟。
日积月累下来,程开颜只感觉脖子都开始酸痛起来了。
“好想有块手表,不要欧米茄,也不要雷达表,给一个上海牌,bj牌也行!”
“别说手表?我现在连自行车都买不起。”
程开颜起身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到厨房开始煮饭,和清理今天中午要吃的菜,等到徐玉秀中午下班回来炒菜。
虽然学校食堂饭菜不贵,但也没有在家里吃便宜。
“噼里啪啦……”
坐在灶台前,程开颜熟练的将各种枝条掰成一小段一小段,方便燃烧的样子塞到灶中,再往里填上一把枯树叶。
随后掏出一盒火柴。
“嚓!”
豆大的火焰亮起,火柴在空中划过一道轨迹,落在树叶上,旋即一阵蓝色烟气升起,灶中燃起熊熊火焰。
橘红色的光亮在程开颜眼中闪烁着,阵阵热流扩散开来。
不多时,锅中的水汽震动起来,程开颜的工作算是忙完了。
坐在一边烤火,发着呆。
忽然,院子里一阵呼喊声传来。
“程开颜在不在家?”
几道声音传入耳中,程开颜听着有些陌生,连忙走了出去。
院子里进来了一个中年戴眼镜的男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人提着公文包。程开颜走出来问,“你们是?”
“我们是儿童文学编辑部的,请问程开颜是住在这里吗?”
胡主编在昨天决定要向叶圣陶老先生求一篇评论之后,便打算带着作者,一起去拜访叶圣陶老先生。
“我就是。”
“你就是程开颜?这么年轻?”
徐德霞有点惊讶的捂着嘴说道。
作为编辑,她对程开颜这篇文章可谓是看了不下十次,早已经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她心目中的作者形象。
这可能是一个胡子拉碴的,身材削瘦颀长,气质中带着点忧郁的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形象。
怎么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呢?
“当然是,跟我进来吧。”
程开颜领着两人进到卧室里,又倒了两杯茶给两人。
胡主编看了书桌上熟悉的字迹,便接受了这个事实。眼前这个年轻的男人,就是他们要找的程开颜。
胡主编笑着说明来意:“此次前来,便想带着你去拜访一下叶圣陶先生,以此来求个评论文章,一来对你在文学上的发展有好处,二来我们也能借此增长些销量。”
叶圣陶老先生?
程开颜有些讶然,这位可是语文课本上的i常客,后世还有一个叶圣陶杯的作文比赛。
他欣然答应,这对他而言没有坏处,只是有些疑惑叶老先生和他们无亲无故的……
“其实我们儿童文学就是叶老先生、冰心女士和一些文学界的老先辈一起创立的。
叶老自己也经常在儿童文学上刊登自己从前的作品,就比如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老人家本就是我国少有的童话大家。
他也十分关注我们儿童文学,几个月前还亲自莅临到访过。这点你不用担心,另外这件事我昨天便提前和叶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