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6. 感染(1 / 3)

宋时抽空回了都水监,下达了一系列备战的命令,不管是后勤的调动还是城墙的预防都需要尽快安排下去,尤其是现在还在城外的人现在状态并不算安全。

等宋时处理完城防的事回来医馆的时候,成渠和徐穆已经被找了回来,一个断了臂,一个伤了腿,都窝在熊洞里。

两个人也同样浑身是伤,伤口红肿炙热,而且失血过多还高烧不止。

宋时看着一屋的病人,感染!感染!还是感染!

在没有发明抗生素的二战前,感染就是死亡率最高的绝症。

军医也一脸苦涩的回望她,除了徐穆对柳树里面提取的水杨酸反应稍微轻一些以外,成渠也不耐受。

那些提取液根本喂不进去,就算喂进去了也会吐出来,而他们的状态也越来越差。

按照军医的经验,这种情况下的病人,基本上他就会为了节约药材而放弃治疗了,最多最多再灌一碗退烧药就放到一边,听天由命了。

只是,他们是整个军中最后的夜不收。

即使是军医也没办法就这样彻底放弃他们。

虽然宋时知道,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古人很容易就会因为一场风寒而去世,尤其是战场上面,死于伤口感染的士兵要远远多于死于战争本身的士兵。

一旦感染,除非天生体质过人,否则就是九死一生。

这就是时代的残酷。

现代任何随意且,廉价可以获取的东西,背后却是几百年的科技发展和顶级人类的智慧结晶所塑造的。

柳树皮提取的水杨酸溶液,终究不是合成的阿司匹林,作用有限,而且副作用明显。

除非宋时能拿出一款,超越时代的神药。

宋时想着自己的实验室的玻璃坛子里面绿茸茸的菌丝,那是她粗略做出的玻璃培养器皿,用肉汤和玉米浆喂养,然后不断的选用各种水果和蔬菜上的杂菌引导刺激培养的青霉菌。

青霉菌就是青霉素的原身,其实青霉菌广泛的存在于世界的各种角落,而宋时能做的就是把它们找出来,从腐烂的水果蔬菜,发霉的馒头米饭,将它们放到湿润而温暖的地方。

一开始宋时还要监工火炕和城市的建设,在北地迅速下降的气温中小心翼翼的呵护着那群发霉的东西,还要小心这些东西不要被馋嘴或者可惜食物浪费的,前流民/现永明城居民们吃掉。

对于经历过一口饭食就能活一个人的大家来说,看着食物就这么放到腐烂发霉实在考验人心,宋时只能自己一遍遍的偷偷做实验。

好在这个只是基础实验,拆分的细节难度并不大,当年的发明它的科学家也是凑巧弄出来的,并不要求多么严苛的实验环境。

即使是文科生的宋时也可以凭借记忆中看过的指导视频,摸索着做。

感谢自己有一段时间探索新媒体账号定位和差异性发展的时候,看过了太多的废土生存指导视频。

对于养青霉菌,更重要的其实是运气。

等到火炕全部建好,温度也稳定了下来,宋时要做的就是经常抽空过来补水,保持房间湿度和温度。

然后等待数日,并且留意霉菌周围是否出现标志性的光晕,一旦发现这种迹象,就迅速从上面提取青霉菌移植到准备好的几十个玻璃器具中。

然后用各种杂菌去刺激它们,让他们更多的繁衍壮大,壮大到自然界中的几千几万倍后,才算完成了第一步。

经过了好几次的失败:杂菌的成长盖过了青霉菌。

她终于从一颗从岭南千里运过来的柑橘身上的青色细菌找到了青霉菌的增产方式,宋时豪奢的拿出了原本是要做种的一小部分玉米种子,把它们磨成了甜浆喂养它。

现在的还只是青霉菌,要把它变成二战时战场上的奇迹神药,和原子弹,雷达并称的三大发明,还差着很多的工序。

它的作用原理宋时并不清楚,甚至很多的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过不要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但是面对古代这种,人均寿命不超过40多岁的环境,讲后遗症还要先考虑明天能不能活下来。

即使是她,也不知道,她手中的这些东西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里面会不会混进去了一些和青霉菌长相相似的其他杂菌,反而导致使用者直接死掉。

她不敢赌,但是她不得不赌。

如果没有别的办法,贺章,和他的队友们就要死了。

她暗自答应过贺大叔,一定会照顾好贺章的。

而且就算这三个人撑过去了,龚大人也带兵去了女真,肯定会有人受伤,只要有人受伤就可能有人感染,永明城虽然偏安一隅,但是世道动荡,后面还有无数的战争。

她不想看到身边的人就这么白白的死去。

她想看到更多的人活下去,他们的命运不应该就此停顿在这里。

-

宋时看着躺在床上的三个人,拿了三块纱布,从昏迷的三个人的伤口上,各取了一些脓液。

即使已经用酒精冲洗过了,但是他们的伤口无一不是呈现出红肿化脓的感染现象。

宋时将三块纱布用手帕包好,起身,把病房让给军医,转身去了隔壁的简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