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国舅> 第70章 事情太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事情太多(1 / 2)

第70章 事情太多

有皇帝、皇后帮忙,太子也在暗中出力,所以很多事情变得就简单起来了。

马寻难得的来到了国子学,魏观领着司业、博士等人在迎候,全程也都在耐心的讲解着。说着他们的教学理念,说着‘七学’。

如今的国子学分六堂肄业,通四书未通经者入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修业一年半以上文理通畅者,许升入修道、诚心二堂。

又修业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入率性堂。生员入率性堂后,实行积分制,肄业后,可被派往各衙门实习或参加科举考试。

祭酒、司业全面负责国子监内教学行政事务的管理

博士厅主管教学,绳愆厅分管校内监察,凡是教官怠于师训,生员违犯校规、学业不精,后勤人员搞不好伙食,都有权纠举。

生员日常功课一是练字,二是背书,三是作文。

也别觉得国子学的这些学子只学四书五经等等,他们可不是只会之乎者也。

他们也要学习律法,《大明律虽然现在还未编成,可是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有《律令,这也就是《大明律的基础。

现在的学子也要学数术,不全都是学‘文科’。

马寻总觉得魏观这些人别有用心,他们提了不少东西,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希望马寻能够支持他们,支持弘扬儒学、宣扬教化等等。

有些事情稍微听一听就好,马寻可不会那么冒失,不会觉得魏观这些人是大儒、饱读诗书就盲从,更何况这些人想的那些事情,未必没有其他小心思。

朱元璋很快会给这些人来个狠的,马寻也在惦记着给一些人长长记性。

还是继续建自己的学校,马寻在国子学走马观看了一圈,立刻跑到了鸡鸣山下看他的学校,这才是他的主战场。

“我的学校一点都不受重视!”马寻忍不住吐槽起来了,“国子学那么多屋舍,配套那么好。我的学校都在山下,已经开始偏僻了,还不舍得多建点房子!”

吐槽归吐槽,不过马寻还是找到了工部的官员在商量着一些规划。

正常的学舍、宿舍、食堂等不用说,马寻还要了几间实验室、病房、药材房等等。

仔细检查一番的马寻很高兴,他现在的任务就是监督着这些学舍的建设了,还好很多的事情用不着他亲力亲为。

将一些事情交给专业人士,这倒不是马寻想要偷懒,而是他只提供一些思路和需求,具体的解决就要这些人去解决了。

心情愉快的马寻刚刚回到府邸,何大就说道,“国舅爷,中书左丞送来拜帖,想要后天求见。”

马寻都愣了一下,“中书左丞?杨宪?”

看到何大点头,马寻更加诧异,“他找我做什么?”

何大就直接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了,“那俺哪知道?这人一肚子肠子,心眼太多!”

杨宪算得上是‘熟人’,这就是朱元璋的心腹、亲信,看似是文官,可是以前做的一些工作也不是完全的文官,包括一些检校的工作。

要不是现在被安排到了中书省,说不定就可以当个‘锦衣卫’大员。

马寻仔细想了想才说道,“要来就来,我倒是要看看这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何大就不客气的说道,“肯定没憋好屁,这人就爱四处探查,喜欢打小报告。”

马寻对此也只能是笑一笑,杨宪四处打探消息、打小报告,那是因为他是皇帝的亲信,这是他的职责。

不过他也希望杨宪能够注意些分寸,可千万别将其他人给卷入是非窝。

现在的中书省可不省心,这不单纯的是利益集团之争,这也是施政理念之争,斗个你死我活都正常。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也在推波助澜,他很乐意看到这些文官们内部先斗一斗,斗完了他再下场将大权揽回。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马寻可不想在这些事情上多发表意见。

他可是标准的中间派,和淮西勋贵关系密切,是浙东文官刘伯温的女婿,还是皇亲国戚。

想要他下场,除非是局势明朗,或者是皇帝有了旨意,要不然可不会做出头鸟。

和何大聊了几句之后回到内宅,刘姝宁就说道,“夫君,工部送来了铁管。”

这就是冷凝管了,是马寻一直都是在努力改进一些实验工具,很多时候他只负责提供一些思路,将攻克的难题交给工匠等。

仔细看了看冷凝管,马寻笑着说道,“这一次不知道能不能行,先试一试。”

要做的实验有很多,想要建立、完善一些学科更不容易,还好现在的马寻有些身份,也有不少的资源,可以尝试做些事情。

也是因为乱世刚刚结束,一个王朝才刚刚建立,他就算是想要做些看似离经叛道的事情,阻力即使会有,也不会特别大。

将手里为数不多的酒精小心的打包好,很快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杨宪没有来,先来的是太医院的人。

作为正六品的太医院院判,陈之栋很是热情,“国舅爷,近来可安好?”

面对六十来岁的老头热情打招呼,马寻也习惯了,“还算不错,陈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