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 媒人上门(2 / 3)

深刻且真切地洞悉到自己所患之疾给父母带来的伤痛,同时也见识到了那深藏在人性深处的丑恶嘴脸。

当时,一群年轻的夫人们围坐于水榭之内,竟肆无忌惮地揪着他的病情大做文章。她们或明言讥讽,或含沙射影地嘲笑母亲。

这等情形若搁在以往,定然是绝不会出现的。只可惜如今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

面对这些人的冷嘲热讽,母亲气得浑身发抖,忍不住与她们据理力争起来。尤其是当听到有人恶毒地诅咒他这个病秧子注定早夭短命,还口出狂言说千万不要让他日后去糟蹋那些夫人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贵族千金时。

母亲顿时怒不可遏,便与这些夫人争吵了起来,至于当时具体的争吵内容,顾景渊已然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犹如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扎进了他幼小的心灵之中,令他永生难忘——

“他一个病怏怏的家伙,还是早点死去超生算了,免得以后连累咱们家的姑娘!”

“渊儿,莫要担心。”

武安侯夫人全然不知他沉浸于往昔的回忆之中,只见其神色晦暗不明。她单纯地认为,长子只是在忧心会遭那些别有用心之徒以婚事为由头,无休止地纠缠不休。

“你的婚事啊,还轮不着我和你父亲来做主哟!”

就在这时,顾景渊缓缓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耳畔传来母亲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一时间,他满脸疑惑,追问道:“母亲这话的意思,莫不是期望孩儿自己做主,迎娶自己心仪的姑娘?”

言罢,他缓缓垂下双眸,唇角微微上扬,牵出一抹若隐若现、饱含苦涩的笑容。心中暗自思忖着,就凭自己如今这副病恹恹的身躯,即便真有心仪的姑娘,又怎能忍心去连累人家呢?

然而,武安侯夫人丝毫未曾察觉儿子此刻心绪的异样波动,仅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

她的思绪,却也已然如同脱缰野马般飞驰远去。

虽说当年陛下与侯爷酒后所订下的那桩娃娃亲不过是一时兴起的戏言,况且渊儿的身体状况......想来陛下应当也是看不入眼的。

但这些终究都只是揣测而已,究竟陛下作何打算,还需设法探个明白才好。否则,万一因揣测错圣意而不慎惹恼了圣上,致使失去圣眷恩宠,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此事关乎重大,还是尽量不要让过多的人知晓为妙,还是瞒着渊儿吧。

于是,武安侯夫人微微皱起眉头,不着痕迹地将话题一转,轻声说道:“我与你父亲如今更为忧心的,还是那些人会不会将他们的心思打到阳儿身上。萱儿跟在朝华公主身旁,自然不太可能与那些人有所往来。

然而,阳儿这孩子性格太过纯真无邪,不晓得他在外头究竟会结识什么样的人物。渊儿啊,若你得空便去关中书院走一趟,给阳儿提个醒。”

顾景渊一心想要避开与母亲在自己婚事中过多的纠葛,对于母亲此刻的失神并未太过留意。

他颔首应道:“母亲尽可放心便是,阿阳这些年来一直佯装成纨绔子弟,想必自有他的分寸,断不会令父亲与母亲为此烦忧。”

说起这个小儿子,武安侯夫人不禁忆起他自幼便随了其父亲,喜好习武弄棒,对那文绉绉的诗文实在是兴致缺缺。如此一来,真不知他在书院之中能否适应,学业又进展得如何。

光是这般想想,武安侯夫人就觉得一阵头痛袭来。末了,她轻叹一声,喃喃自语道:“但愿阳儿此次能得祖先庇护,在科举之上一路顺遂,顺利考取一个举人的功名归来吧。”

大周建国伊始,太祖皇帝高瞻远瞩,深知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若不加以约束,势必危及朝纲。于是,太祖皇帝毅然决然地为世家定下严格规定:凡世家子弟欲投身军旅者,务必先考取举人功名,若无此功名,则绝无进入军营之可能。

如此一来,太祖皇帝旨在断绝世家凭借权势为那些不学无术、庸碌无能的子孙谋求军职之路,以保持军营高昂的士气,确保将士们始终对君王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此时,顾景渊正耐心宽慰着武安侯夫人:“母亲大人且放宽心,阿阳一心想要进军营,其志坚定如磐石,请您相信他必能有所作为。”

武安侯夫人微微颔首,认同儿子所言,随即话锋一转,关切地询问起长子在户部的近况,尤其是与同僚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

要知道,渊儿未曾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却承蒙陛下厚爱,直接获封为从六品户部金部员外郎。这样特殊的恩遇,难免会引起一些同僚的嫉妒和不满,从而遭到排挤。

事实上,排挤这种事情在所难免。

不过顾景渊对此看得很淡,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他觉得向父母诉苦告状毫无意义,反而有损自己的形象和气度。况且,他坚信只要自己展现出真正的实力和才华,便能赢得众人的认可和尊重。

而机会已经来临了。

就在今日,宣德帝单独召见了他和谢卿言,并委以重任——希望他协助谢卿言贩卖细盐这一重要事务。

***

数天之后,阳光透过宫廷那朱红色的大门洒落在朝堂之上,映照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

宣德帝冷眼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