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28. 韩信拜将(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 韩信拜将(一)(3 / 3)

人大多是十八至二十五的青壮,有了军功等到四十五才有钱粮拿,平时只有吃穿,与退伍时的一起结的极少军响。他们竟丝毫不怕汉王不兑诺。

这是因为魏倩被现代狡诈的饼整多了,这时代别说百姓没想到刘邦不兑现,毕竟说了汉在他们就有,刘邦也没想过不兑现,这时代对许诺,誓言都怀有敬畏,且都讲信义,如果只说不做,会被人往死里骂的。刘秀指洛水为誓,再离谱也遵守。后来司马家把天下人的信义都败完了,洛水为誓也成了笑话。

此时的关中没有外来人口,秦人排外又被六国排外,除了关中,无处可去,所以并没有逃难,加上秦人觉得汉王厚道,为他们修缮屋舍,重新分田地,把贵族们占有的民田还给他们,于是他们还是在关中生活,从深山里搬出来。

咸阳的萧何最近被一个叫韩信的少年人烦到头大,这人犯事找上夏侯婴,滕公看他是个壮士,说话又有条理,免去了他的刑罚,带给萧何。结果可给萧何摊上事了,天天被问什么时候带他去见汉王,啊,汉王是他说见就见的吗?忙着呢。

但萧何还是带他去见刘邦,刘邦灯下一边看书,一边泡着脚呢,看了这个过分年轻的少年,有几分眼熟。

“你叫什么名字?”

“韩信。”

刘邦想了一会,哦,那年被项羽嘲讽为胯夫的韩信,淮阴人士。

“我记得你,你不是在项羽那当执戟郎吗?”

“项羽不识英雄,信数次献策而不用,故而来投奔汉王。”

刘邦看了看这实在人,想了想,“既然壮士慕名远来,那就在丞相那,做个治粟都尉吧。”

“……”

“行了,你出去吧。”他泡脚呢,不是刘邦勤奋看书,而是他在恶补,他都当王了,要是被人知道字没认全,岂不是被外人耻笑?

韩信出了主帐,想了想这是个什么官,“治粟都尉,这不是管粮草的吗?”

而且汉王未免太过轻蔑于他,天下诸侯一般黑,都是有眼无珠的玩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