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21. 墨家巨子(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 墨家巨子(二)(1 / 3)

魏倩不喜交际,所以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如今的声名有多么盛,刘邦又势如破竹,尽得民心,这一方沛县势力还未上桌已被人摆上了菜肴招待。

天下知先入关中者为王,关中也在议论,她的情报网没有铺开,消息迟缓,她收到项羽出兵的消息时,巨鹿已经在对恃阶段了。天地间的大风刮起来了,魏倩在准备着与巨子下午的见面,其实这个时间不是她理想的与墨家见面时,秦亡后墨家无处可去时,那么思想上就容易说服很多。

毕竟对别人她可以画饼,但墨家人自家画饼一直是最大的,再给他说啥他们都觉得人类欲望肮脏,他们有自己崇高的理想。

昨日的暖阳似昙花一现,今日风雪再度飘洒,魏倩披着厚实的披风,双手合于袖,握着做得精巧的手炉,入关中者为王,这一次,也许可以不用退守汉中,关中百姓何辜,要承受项羽的屠刀呢?

巨子与元青从风雪中走来,在宋庄的带领下来到待客厅,房里燃起了炭炉,偶尔炸起火星,在安静的室内能听到木炭燃烧的声音,部曲上了茶与糕点,巨子从府外走进来,面色便淡了下来,心也一点点沉下去。陈留只是魏倩暂时待着的地方,却无一不精致,冬日大树也凋零,魏府却有竹栽于盆中,置于房内,如果巨子知道后世的诗的话,必是能为他如今的心情找上依据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魏倩帮扶百姓,让他们少受饥寒,天下传她美名。但她也耽于享乐,喜富贵之物,他也去过沛公住处,那里很简陋,收拾出个办公地方就行,魏倩做为人臣,部曲从门口一直立到房门,排场远胜人主。这样的人,真的会听他的墨家之道吗?这样的人,真的对得起这名声吗?

巨子的偏见魏倩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很吐槽,刘邦只是在陈留随便收拾出了,待两天就帮张良复国去了,都没住两天,怎么可能花钱装扮?况且她的绿植也是部曲们训练之后从山上挖下来的。清廉正直的人对别人也是苛求的,不清苦就是贪婪,就是邀名作派,非圣人君子之为,乃小人之心。

百姓称赞她,是因为她让百姓有了更好的生活,哪怕只是饭桌上多几味菜,多些油,多些工钱,那也是其他贵族从不示人的东西,就是百姓自己,也是珍藏当自己谋生的东西。刚开始也是夸她的慷慨,然后名声越传越远,三人成虎,也将她的行为捧上天,毕竟凡是帮过她忙的,都富了,一些精巧玩意一改,这些设计魏倩从不威胁他人不准外传,就成了匠人自己的手艺。就连纺织厂的纺织机,工人们在家里也自做了一台,为了罪不责众,他们与乡邻也说了,还夸是主家魏女郎仁善,然后今冬布匹泛滥,百姓少有冻死之人。

这些名声,随着布匹与吃食,传进天下人耳里,他们从未见过她,但无人不谢她。盛名之下,嫉妒者也成堆,哪个文人贵族,不恨她败家卷他们,显得他们为富不仁。他们做做样子,也会拿出一二手艺教治下黔首,博个好名声,但他们高高在上的作派,于是百姓更爱戴魏女郎。她投奔刘邦治下,刘邦的仁义作派也在百姓心里流传。

天下都知刘邦与怀王曰,先入关中者为王,关中百姓已经在等着了,比史书上的唯恐沛公不为关中王更为热烈。他们苦了太久了,关中百姓离咸阳最近,在秦国基建里,他们是最为苦痛的。

功在千秋,罪在当代,他们就处在当代,苦难是秦人的代名词,严苛的秦法管不到六国,但严苛的秦法管束着秦人的世世代代。天下之毒,最毒不过商君书,民强国弱,民弱国强。商君的治国之道,重法之下,还贫民,愚民,虐民,辱民,疲民,弱民五法深入各个秦王的心里,始皇帝依旧依此治国,才肆无忌惮的使用民力,因为秦就是这样得天下的。始皇帝与百官不认为这是错的,这就是立国之本。

六国贵族的眼里,也从来没有过治下百姓,黔首疲弱至此,还算是人吗?草芥而已。

陈胜吴广得势就飘,手下与盗匪无异,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约束不了手下,自然无人帮他们,秦的大军一来,他们就碎了。这个时候刘邦起仁义之师,约束将士,秋毫无犯这个成语就是因此得名。得尽天下人心,他还是黔首中的一员,天下人每每念之,热泪盈眶。所以后面他对上项羽,越输人越多,无论前面死了多少人,后面的百姓唯恐他放弃,越输地盘越大。他的天下,是天下人的血肉堆砌的,人心在刘。

魏倩被部曲在衣食住行上娇惯又如何,她这些富贵,是她付了工资奖金,她所赚利的大头,也是贵族豪富。是香皂,洗头膏,牙膏牙刷,还有护肤品与丝绸,这才是她的利润来源。纸是利润项刘两家占大头,她就是个生产商,获利虽有,但不足言道。纸的价值不在赚利,在使用,在为她所用。卖给百姓的粗布价格,与百姓自己织的成本一般无二,不然纺织机都走入千家万户了,她的布还能这么畅销?

她问心无愧,所以从不在乎他人所想,刘邦时不时都来她这蹭饭,每次想要身边人过来学学,又念叨大业未成,岂能耽于享乐。明显是战国故事卧薪尝胆看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这个时代人的思想烙印。所以她的排场衣食住行,一直是沛公军营里的富贵花,他们也习惯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