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 第262章 老天爷赏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2章 老天爷赏饭(1 / 4)

一月一元旦。

上午九时,证券交易所开门,大厅大屏幕上的荧光亮起。

持续上涨了五年的日经指数,头一次罕见的冒绿光。

这支让无数人赚取了财富的股票,上个星期也就是去年年末,绝大多数人还在期望今年能继续高歌猛进,突破四万大关。

可让谁也没想到的是,它跌了!

匡乐成和班为东狠狠地攥了一下拳,别人脸上的绿光,就是映衬在他们脸上的红光。

在这个冬天,格外的荣光焕发。

钱度在京城收到消息,心里并没有多少波动。

首都正在下雪,漫天雪花染白了屋顶,天空灰蒙蒙一片,

冬天当然是下雪好,瑞雪兆丰年么,可钱度最不喜欢的就是出太阳化雪的那段时间。

路面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全是水查子,既破坏心情,也容易湿脚面。

他们一百二十个亿的资金规模,在游资里俨然是一支显眼的存在,只是在大势面前,现在没人能奈何得了他们。

买涨的要么平仓,要么不死心的继续持有观望。

心里有所警觉的,联想到周六日的新闻,已经开始抛售一部分,准备随时跑路。

只有那些用杠杆被套牢的人,这时候除了期望这只是短时间的波动,后续还会上涨,别无他法。

钱度不担心,是因为除了有班为东和匡乐成守着外,花旗银行旗下的团队和设备绝对是顶级水平的,自己不需要过多操心。

......

一月四号腊八节,钱度拎着袋子,准备去市场买蒜,做腊八蒜。

京城的街头,尤其是跨进九十年代过年这阵儿,热闹非凡。

下到小学,上到大学,这时候学生党已经陆陆续续放假,还有城外村郊,外地进京务工的人逛街置办回家的年货。

最热闹的西单东单、王府井这几个地方,人挤的根本走不开道儿。

钱度没去凑热闹,主要是没什么意思,反正他的理念就是永远不往人多的地方凑和。

不过看着这人流量,明年年底之前,高低得把京山国际给建成开业。

大蒜只买紫皮大蒜,街头卡着腊八节日子的,已经有蒜户在摆摊做生意。

九毛一斤,相当不便宜,钱度要了六斤。

回家先剥皮去根,再洗干净控水,把醋熬开加点冰糖进去,最后一股脑倒进干净的透明容器里。

制作过程相当简单,就是费些时间,不过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当天下午,葛庭怀带着农业部的奖状过来。

“喏,这是奖状。”

一千五百万就换了这么一张纸,反正他是觉着有点拿不出手。

奖状摊开,看完又拿出一份捐赠类的收据凭证,上面有他的名字,也有部门钢印。

“上面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对你的感谢,你说给钱吧,你小子比谁都有钱,给点新鲜的青菜吧,那大棚还是你投资的,登报纸给你涨涨脸,你又不肯,就这了可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

钱度看着奖状,尤其是收据凭证,在想裱起来挂哪儿好。

这玩意儿是他做过贡献的证明,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换来的。

“大棚那边今年的时间卡的刚刚好,一共十七种蔬菜成熟,尤其是蘑菇,现在市场上两块一毛钱一斤都快赶上猪肉的价格了,销量好的很。”

“怎么定这么高的价格?”这方面钱度还真不清楚,他吃的菜多是直接从大棚送过来的。

市面上的行情,是一点也没特意了解过。

葛庭怀解释道:“物以稀为贵,今年黄瓜西红柿的价格贱些,菌类大棚刚建,条件不成熟不说,产量也不高,想便宜都难。”

冬天新鲜的蘑菇,大过年的回家弄盘儿蘑菇炒肉,贵是贵些,可依旧有大把的人愿意掏钱买。

钱度听着点头,想了想还是道:“不行,物以稀为贵没错,不过我搞大棚的初衷可不是为了赚多少钱的,回去把定价降一降,要让所有人都买得起,都愿意买。”

“而且大棚规模也越来越大了,明年如果再扩,我看最好成立一家大棚种植公司出来,我这边就不安排人了,您老看看手底下有没有不想走科研的,行政管理也大有可为嘛,这总经理的位置您安排。”

葛庭怀瞪着钱度:“你小子是认真的?”

“我像是开玩笑的人?”

大棚种植从诞生开始钱度就没想过在这上面赚一分钱,谁当经理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不过人得带过来先让自己看一看。

葛庭怀答应的相当了当,他手底下的学生回头问一问,应该有不少对这方面有想法的,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便宜自己学生。

“葛教授,大棚种植现在还是你们各地方农科院内部推广,您看什么时候才能范围更大些,辐射到具体的村里乡下让老百姓自主搭建大棚,专家下乡做技术指导,公司也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补贴。

就拿冬天这会儿的菜价来说,新鲜蔬菜的价格不比猪肉便宜,这

妥妥是一个发家致富的门子。”

农民自主搭建,专家下基层做技术指导,葛挺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