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 第180章 一万块钱的头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 一万块钱的头鱼(1 / 4)

黎明拂晓。

东边的地平线上开始出现淡淡的红色,湖面上人越聚越多。

今天的天气相当给力,头顶的天空湛蓝,深邃的可怕,万里不见一片云彩,虽然很冷,但是无风。

钱度他们,或者说有经验的人基本上都是吃饱才出门的,身体源源不断提供热量,衣服再裹厚实点,反而热乎的很。

轰隆隆...

路边的一辆辆三轮车,和冒黑烟的拖拉机驶进湖面,甚至还有十几匹膘肥体壮的马给牵了进来。

钱度他们算是来的最早的一批,原本以为百十号人已经可以了,谁成想现在现场少说也有两千来号人。

看着表,七点一到,穿着满、汉服装的男女老少开始吹唢呐敲腰鼓。

妇女舞扇子,爷们儿扭秧歌,也有反串的,老爷们儿花枝招展的两抹腮红扮成女的,娘们儿手里拿着旱烟杆,腰间系一条白围巾当老爷们。

噼里啪啦的鞭炮一响,钱度在旁边瞅着这热闹劲儿,就知道这趟没白来。

韩子童带着相机,咔咔一顿拍,二埋汰刘根儿在一旁叼着钱度后散的烟,看着相机一阵眼热。

这家伙后面的儿字还不是儿化音,身份证上就是刘根儿三个字。

“那个大妹子,你这相机能给我照张相不?”

张家山在一旁开口道:“二埋汰,你想啥好事呢,相机拍照用的那是胶卷,得花钱的,回头还得去照相馆洗,咋,人家回头还得专门来给你送照片?”

“我跟着去取儿不行啊,少叫我二埋汰,你看我全身上下哪儿不比你干净!”

刘根儿眼睛一瞪,继而又撇嘴道:“瞅你长那样儿,吭哧瘪犊老么卡哧眼儿的,活该找不着媳妇儿。”

张家山最忌讳别人拿这个笑话他,听着直接炸毛,手指道:“二埋汰,我跟你好好说话呢,你骂人干啥,谁娶不着媳妇,你个裤裆底下杆儿没一寸的会说话不!”

“你再说一遍,我忍你好久了,你有种再说一遍...”

俩人掰扯掰扯着直接推搡了起来,一旁几人连忙上前拉开。

一个老头儿过来黑着脸,朝刘根儿后脑勺拍了一下:“能不能稳当点儿,成天毛楞三光的,净给老子丢人。”

韩子童退到钱度身旁,弓箭低声嘿嘿道:“以前一起去澡堂子泡澡的时候,小孩儿嘛,难免比较比较,结果这...”

钱度听着嘴角一咧,韩子童则是一烫,举着相机挪到了一边。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牛犊子的年纪,火气旺盛,没事闹腾闹腾打个架很正常。

俩人被拉开,梗着脖子嘴上又放了几句狠话,这才重新把目光投到敲锣打鼓的人身上。

十几分钟的秧歌扭完,鞭炮的硝烟味儿钻进在场每一个人的鼻子里,接下来就是‘祭湖’‘祭网’

身穿白茬羊皮袄,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仰天长饮壮行酒后,便气宇轩昂地开始向冰湖的深处挺进,拉开冰上捕鱼的大戏。

千百号人随着他,在白雪皑皑的冰道上一齐动了起来。

看热闹的依旧跟着看热闹,老人指挥吆喝,掐着腰点着烟挥斥方遒,年轻人穿着羊皮袄,带着狗皮帽开始上力气凿窟窿。

数千米的网,光是窟窿眼儿,每隔十米就得凿一个,少说得几百个。

五六十尺的冰面,凿好了再下网,少说也得四五个钟头。

一直到上午九点,冰窟窿凿好,开始穿针引线似的下网,每个窟窿眼下的时候都得用四五匹马拉绞盘拉动大网。

年轻人吭哧吭哧的,口鼻像牲口似的,喷出三道白气。

性子烈,阳气旺的,头顶冒烟,经不住起哄,索性直接光着膀子忙活。

氛围热闹的一塌糊涂,鱼还没上岸呢,韩子童手里的相机已经没胶卷了。

钱度招呼着弓箭:“找个卖交卷的地方咱的再买些,待会儿上鱼的时候,还有头鱼咱也抢一抢,得拍照,没胶卷可不行。”

一伙人干脆又开车乌泱泱往县里的照相馆奔,顺道找了个开着的早点铺,哐哐一顿塞。

上午十一点半,‘渔把头’号子响起,这时候甭管是干活儿的还是看热闹的,一起上前帮忙动手

收网。

起初是空网,或者网沿上挂着几条小碎鱼。

“出鱼咯!”

也不知道谁在前面喊了一声,钱度所在的后面更卖气力的拽了,宽一米半有余的渔网内,满满当当的全是扑腾的大鱼儿。

“今年的鱼我瞅着怎么感觉比以往的大?”

“把感觉去掉,这么快就上鱼了,比前几年强多了。”

钱度瞅着顺着渔网上来的鱼,跟当地人一样,笑的合不拢嘴。

这种画面,现场看要远比在短视频上来的震撼,渔网鼓囊囊的,还在继续往湖面上出鱼。

一直忙活到一点多,所有渔网上岸,胖头鱼、鲤鱼鲢鱼分类称斤,一共四十六万斤。

第一网上来的,最重的鱼当头鱼,重五十九斤,滑不溜秋的,体格子弱点的抱都抱不起来。

本地有本地记者过来拍照登报,韩子童专门给钱度吴武他们拍,一人抱,两人合抱,这时候哪还管衣服会不会脏什么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