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晚报
左侧封面最大的照片。
人群中的少年,胸口佩戴大红花,跟身边刘爱军单手举起来自然的摆手不同,少年的两只手像是在往前扒拉什么。
想躲闪,却无处可躲。
吴武和景乐看着手里的报纸,笑了十多分钟,感觉小肠笑的都快要打蝴蝶结了。
“不行,不行了度子,哈哈哈...”
钱度黑着脸:“笑毛呢笑,哥们儿这是不想上镜,不想让整个四九城的姑娘为了我魂思梦萦,夜里睡不着觉。”
“哈哈哈.....”
钱度看着报纸上的照片,这狗记者也不知道抽哪门子疯,好的照片不用,偏偏拿这张他挡镜头的登报纸。
这下子自己算是彻底出名了,别小看现在报纸的舆论能力,更别小看这会儿看报纸的人数。
单就钱度上午出门那一阵,胡同里的老邻居见惯了,碰着也就打个招呼问个稀奇。
出了胡同,街上的那些年轻人真跟见着大明星一样。
先是指指点点,确定没认错人后,尖叫的一窝蜂围了上去,吓得他落荒而逃。
钱度躺在躺椅上生无可恋,这短时间,门儿是出不了一点了。
一旁的俩人冷静下来,吴武看向钱度,感叹道:
“别人想上报纸还上不去呢,这可是出名儿的好机会,谁像你,跟躲灾荒似的。”
“说的轻巧,我现在连门都出不去,这名儿我可不要。”
钱度一脸的嫌弃,如果自己是‘本地人’,可能巴不得把自己的大头照贴上去,好好风光一回。
好在热干面店的生意,平常都是王小飞樊腾他们在顾着。
钱度自己露面的情况很少,一般不会有人把一个高考生跟做生意、老板这样的字眼扯上联系。
钱度不怕出名,就怕出大名。
树大招风,又是高考又是做生意的,这要是被报出去,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
北大的通知书上,写的开学时间是九月六号,一连七天钱度白天都没怎么出门。
八月二十号
出伏天。
老话讲三伏天一结束,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凉爽,可白天的‘秋老虎’依旧发威,让人热汗直流。
钱度听着吴武的传话,孙梅琴让他晚上去家里吃饭。
空着手去不合适,买了个即将淡出季节的西瓜,又拎了一条鲫鱼。
到了吴家,孙梅琴瞅着一顿说。
“你这孩子,怎么又买东西,净乱花钱...”
钱度看了眼吴武,后者挠了挠头,他爹娘知道钱度在做生意,手上不差钱。
不过做长辈的,该说的话还是得说到位,吴梅琴可不管钱度兜里有多少钱,在她眼里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孙姨,我这也没什么好拿的,正好看见路边有卖西瓜的,摊主说庞各庄那边的瓜都快卖没了,再过段日子就吃不着了,所以拿了一个。”
说着,钱度手里的东西被接过去,又笑道:
“我老想吃您做的那道红烧鲫鱼,平常一想,净流口水。”
孙梅琴瞪了他一眼,“想吃就说,家里都有哪用的着你买,让你常来家里吃饭,十天半个月也不见人来。”
说话的功夫进了屋,不见吴斐的影子。
钱度对孙梅琴的数落,几句哈哈对付了过去。
这次高考,吴斐考的还可以,分数在京城的本科线以上,大学还是没问题的。
倒是吴武,寻常在学校就中不溜的混着,成绩肯定拉胯。
晚上吴军明一回来,可着劲儿的拿两人比较。
所有菜做好,吴斐掐着时间回家,被孙梅琴说了两句。
围坐在饭桌上,吴军明拿出存着未拆封的茅台,笑道:
“今晚好好喝几杯,庆祝小斐和钱度考上大学,特别是钱度,六百七十五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你那报纸我在单位都看见了。”
钱度憨笑了两声,他一想到那报纸上的照片就有些尴尬。
一旁的吴武更不得劲,要是他爹说自己几句还好,这种跟当透明人似的最难受。
茅台盖子拧开,流出长长
的酒线,一股特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
连着孙梅琴和吴斐在内,一起举杯喝了一酒盅。
一顿饭吃的和气融融,吴军明最后才聊到吴武今后的安排。
肯定还是继续上学,不过大学是不可能了,硬托关系塞进去也可以,可老吴家没这么做。
京城的一所专科学校,说是专科,其实分量也强的很。
吴武听着松了口气,一旁的钱度到是清楚,对于老吴家来说,小辈上哪所学校本质上不重要。
只要有学历,进入工作后,按着规划走就对了。
照样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而且过些年还能在职考学历,本科研究生,都能在工作之余考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吴武才是最爽的那个人。
饭吃罢,坐在沙发上,孙梅琴切了一盘西瓜出来。
吴军明看着钱度,不经意间问道:“小度,听说你学习之余做了些生意?”
“嗯...开了家小吃店,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