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内娱凭什么高贵?(3,求自动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内娱凭什么高贵?(3,求自动订阅)(2 / 3)

部分人觉得很难搞的欧美,也比内娱人爱粉丝更多一点。

雷迪嘎嘎害怕粉丝看演唱会时又饿又累,会提前为大家准备好食物和休息点。

演唱会结束会不顾保安的阻拦,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直接奔向自己的粉丝。

跟别提泰娱这样的追星福报胜地:一万五你可能拍卖不到内娱人的舞台入场

券,但却可以和泰国顶流在迪士尼展开三天两夜的梦幻之旅。

而且包机酒门票、爱豆全程做你的导游,这不比你买个塌房强?

同样的价格,泰娱一线小生会亲临现场为你烤肉,随时听候你的差遣。

你没有一万五,别急。

省下为内娱糊咖打投的五千块,咱可以去泰国和偶像剧男主进行游艇旅行。

而且随时可以贴身合影,亲密交流。

就算是迪拜王室也要比内娱明星好追。

低投入,高满足感反馈,甚至能享受王室司机和豪车的迎接待遇。

羡慕完了,回头想想为啥只有内娱的爱豆这么难搞,是粉丝付出的还不够多吗?

说实话。

追一个内娱的爱豆,付出的金钱都足够买下泰娱顶流的前半生了,内娱人之所以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们得了高贵病。

在沈飞看来,这才是最可笑的地方。

“沈主任,我觉得咱们应该向文娱部建议,降低一下艺人的地位。”

赵静想了想,对沈飞说道。

“是啊,他们不仅仅片酬高,而且说真的,很多时候大众对于艺人,太宽容了。”

叶天也表示赞成。

他们虽然也追星,但说实话,这一次在布达佩斯的遭遇,真的让他们对于内娱的这些艺人们,是越来越失望了。

沈飞闻言没说话,但心里其实已经在考虑他们的建议了。

其实沈飞很清楚的知道,之所以内娱会有这种高贵的姿态,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我们太把这些艺人当回事了!

打个比方来说。

在高丽,成团成名的艺人比起普通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商品。

娱乐圈也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超市,其售卖的就是这些商品。

商品是被制造的出来。而制造这种商品的工厂就是所谓的造星公司。

粉丝作为消费者,只要粉丝消费足够的金钱,粉丝就相当于买下了这个商品的一部分使用权,从少到多可以是海报、唱片、代言产品、演唱会、握手会等一系列活动,而从中所创造的利润,便是此类商品的价值。

而作为商品来说,这是无法拒绝的。

如果拒绝,那就等于丧失掉了作为商品所具备的使用价值,那么其价值也就不负存在了。

换句话来说,如果一个商品丧失了使用价值和价值,那么其就不能在被称为商品,而是产品。而这种商品到产品退化是其生产者造星公司所不能接受的。

那么该产品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放弃掉、丢弃掉。

同理,如果一个商品变得不再受欢迎,及其制造利润的能力下降,那么也会被市场抛弃甚至丢掉,这也象征着消费者掌握着商品生杀大权,这也会就是粉丝对于艺人的重要性的来源。

而想要在高度内卷化的韩娱市场取得优势,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商品想要在一个大型超市内占据更多的货架。

有两条路,一个是更便宜的价格,再就是更优秀的商品质量。

这便正好是反应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残酷性。

更便宜的价格所需要的是更廉价的成本,而更优秀的商品质量则追求的是更加高昂的价格,总之,两者都是不断的在增加产品的剩余价值,以获得尽量多的利润。

沈飞觉得这个比喻,其实是非常贴切的.....

几乎完美的阐述了艺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当然。

对于消费者,也就是粉丝们来说,这无疑是好的,质量上乘、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的商品,无疑满足了她/他们的消费欲望的。

对于商品的制造商,也就是造星公司来说,这无疑也是好的,旺盛的消费欲望,几乎零成本的原材料以及可观的利润。

这看似形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商业闭环,几乎所有人都满意。

但沈飞知道,这其中忽略的一点便是:这些被称为艺人的商品,也是人。

在外国那种市场高度自由的环境下,这便是最残酷的真相,使人变得不再是人,而是在这所谓市场中的一个商品。

而商品间的竞争就会变成优胜劣汰的生存游戏,而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有着各自最鲜明最扎实的优势最后厮杀出来的胜利者,自然便也就成了所谓的好的、优质的艺人。

而在大夏,每个人都被当作了人来看待。

同样的资本数量,而市场环境却大不相同的情况下,在大夏的环境里,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条件下,资本集团间竞争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更多的是和气生财,大家都商量着一起赚钱。

就好像督导办之前查到的那样,今天你办综艺我派几个艺人参加,明天我办综艺你派几个人参加,两家艺人时不时联动一下,一起割韭菜,有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