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量,也足够大。
穷这个字包含了太多!
可以是不思进取,可以是天意弄人,可以是缺乏教育,可以是缺少机遇,可以是胆小懦弱,可以是……很多很多,任何人类一切都可以是导致穷的原因。
往大了说,不只是经济上的穷而且还有精神上的穷,所以穷病是没得治的!
而且这世界上有无数需要药的人,也有无数买不起药的人。
而就算是沈飞,也只能帮他们一点点。
治得了肾衰竭,但治不了穷病。
永远有人买不起药,而沈飞也不能永远给他们提供药物,总有竭力的时候。
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帮一个是一个。
这就是沈飞对陈大海说那句话的意思。
“说起药神,沈主任,您觉得那部戏怎么样?"
陈大海笑着对沈飞问道。
“一般吧。”
沈飞歪着头想了想说道:“在我看来,其实是一部烂片。"
“啊?”
听到他这句话,陈大海直接愣住了。
殊不知沈飞说的是心里话。
自从宁昊徐山争的《无人区被大幅度删减之后,两人对于电影的拍摄更加注意迎合大众和官方,《我不是药神就是应景之作。
论剧情,三观不正。
那部戏把医药公司塑造成衣冠楚楚唯利是图的形象,却对人家几一年几十亿的投资只字不提。不是人命不值钱,是爱心需要付出代价。
这道理很简单。
接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沈飞曾经专门查过资料,不说抗癌药,就一款新的抗生素问世都需要百万次的试验。
这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事实。
换句话说,如果投资得不到回报,那么还有谁去研发新药?
最后受害的依然是普通的病患。
药神的主角干的是走私的勾当,却被冠以药神的头衔,甚至让沈飞想到了《辛德勒的名单,但是他忘了战争和疾病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两者有本质区别。
印国不尊重国际卫生法,用廉价仿制药代替进口药的行为本来就不对,你还去买药就是助纣为虐。
但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我不是药神是个好电影?
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一个代入感的问题。
病人是大爱无疆的老年神父,是正义感爆棚的农村青年,是美丽勇敢的单亲妈妈,是关爱家庭的老实爸爸,这样的人设是导演的聪明之处,得病的都是好人都是可怜人,所以看客们为他们揪心为他们捉急。
但是冷静想一下,这个世界不是谁有病就是谁有理。
主角问自己的小舅子:“他才二十岁!他想活着有什么罪?”
沈飞的答案,是一个人想活着当然没有罪,但是走私就是有罪,拒捕也是罪,驾车逃逸还撞到别人的车就是罪。
干着违法的事情居然理直气壮,就因为站在了人命关天的道德制高点,不可笑么?
因为想活着就走私药品,那因为想吃饭,是不是也可以坑蒙拐骗,杀人放火?
当前大夏观众不喜欢的几种人物形象,这部电影基本凑齐了。
医院的医生冷漠傲慢,警局的局长强势霸道,这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受了委屈而投射在荧屏的形象,这样可以勾起共鸣罢了。
单亲妈妈去跳钢管舞挣钱给孩子治病,听起来挺可怜的,但是那是她自己的选择,没人逼她,她自己看不起这个职业,当男招待为了钱也上台跳舞时,她报复性地喊着“脱脱脱”,却忘了自己也变成了猥琐的看客。
这不是扬眉吐气,是在嘲笑曾经的自己!
. an. c〇
其实大夏人口太多,病人对医药的需求量非常之大,但世界制药五十强里面没有一家大夏公司,东瀛倒是有好几家。
大夏的医药行业通病有两个,第一,我虽然不肯花心思制造新药,但是我会得到你们国外的进口许可和仿制权限,这样节约时间精力来钱快。
第二,我虽然不会制造新药,但是中成药我就敢一个劲的弄,反正大夏老百姓都觉得中药治本副作用小,而且还不用经过米国那边的临床试验就敢上市,而大夏人在药物的副作用药动学等等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敢吃,你敢吃我就敢做!
很离谱,沈飞甚至觉得很无语。
不过沈飞也明白,大夏当下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每次上面会议,就不受人待见的两个部门就是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
因为别的部门都是赚钱,这两个赔钱!
大夏人讳疾忌医从扁鹊见蔡桓公就已经开始体现,大夏人当前怕得病,怕做检查,怕打针吃药,更怕医保不能报销。
但是医保政策的完善是一个国家任重道远的目标。
米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两个苹果,但依然被医保所累。
如今的大夏,部分城市医保已经可以达到报销比例八成以上了,但农村的话依然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而且部分好药和精确的检查手段基本上还要自费。
其实也很简单,交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