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第一百六十一章 连夜向内阁汇报,沈飞的选择(5,求自动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一章 连夜向内阁汇报,沈飞的选择(5,求自动订阅)(2 / 3)

猾,在出事儿之前,就已经把全部资产转移给了徐婉婷,徐婉婷带着那笔钱去了国外,我们拿她根本没办法。”

????

????

听到这几句话,沈飞都要气炸了。

这也太可恨了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简直让人无语。

不过。

他很快就镇定下来,直接问道:“那徐婉婷这些年在国内,就没有产业?”

原因很简单,沈飞印象里,这个徐婉婷当年红的时候,好像很有人气,经常登陆一些电视台的晚会之类的,自己好像还在网络上看到过她唱歌。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在国内置办产业?

“确实有。”

陈大海苦笑道:“所以我才给您打电话,想问问您怎么办?根据我那个战友他们调查,徐婉婷在国内有超过五处房产,都处于出租的状态当中,毕竟虽然她母亲犯法了,但她没有明确的违法记录。”

听他这么一说,沈飞顿时陷入了沉默当中。

他明白陈大海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够出面,用督导办的名义干涉这个事情。

但问题在于,如果沈飞这么做了,是有越权嫌疑的。

可转念一想起那些下岗工人,沈飞又心中不忍。

他依稀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一年的春节晚会。

某个小品演员喊出:“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某个歌手唱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当时的许多南方人可能是笑笑,或者是为工人对祖国的热爱而感动。

北方人可能是觉得这两位是在说笑。

而大部分东北人都在问候着两位的全家了。

据说当时很多人因此关掉了电视,热泪盈眶。

老人说分辨下岗职工很容易,看着那些捡菜贩子扔掉的烂菜叶回家吃的人,一定是下岗职工。蹲在马路边上修自行车烤苞米的人,肯定是下岗职工。

要是有跳楼的,百分百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

这话说起来是笑谈,可仔细想想,那都是残酷的鲜血。

下岗主要地点是东北。

东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大夏重工业的摇篮,当时都是国有企业。

所以整个东北三省,有大量的职业工人。

什么叫职业工人呢?

比如说我在一个汽车厂工作,我上的学校教会我把汽车轮胎安到汽车上。

于是我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每十分钟把一个轮胎安装到汽车上。

比如我的工作是做工业油化验,那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从江南某场买来的工业油原料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合格。

这就是简单的概念。

那职业工人的地位怎么样呢?

按照现在的话讲,可以说是经济适用男,不算大富大贵,但是很有社会地位。

当然了,当时的条件下即使想有钱都难。

工人是高福利低收入的,这其实就是国家与工人之前的一个契约。

我国家保障你衣食住行,但是不会给你很高的工资,你工人给我劳动,创造财富。

这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伏笔,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厂子给你提供,吃饭,住宿,娱乐再加上工资低,许多工人没有存款。

下岗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沈飞其实原本也不知道,很多年前他以为是工人好吃懒做。

但后来他才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

当时相当部分下岗的工厂仍然处于盈利状态,但是此时,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这催生了大量企业变为私有,大量工人下

岗。

下岗的后果怎么样的。

国家给工人一笔钱,买断工人的工龄,一年大概是三百到两千不等。

从此工人再与这家你奋斗一生的企业无关,也意味着国家与这个人无关,工人自谋生路。

按理说,这个事情是不错的,毕竟按照工作时间给了一笔工资。

可问题在于,不少像徐婉婷母亲一样的人在其中上下其手,这笔钱很大程度上,不少人根本没拿到多少。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其实就是工人们突然被告知:从今天起你所有的知识都不被认可,我们找工作的标准是克林贡语等级和走钢丝的技巧,会的人可以赚钱,不会的人就只能离开。

现实就是如此的荒诞!

上辈子沈飞的父亲就是个下岗工人,也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的日子,不过还好他当时年轻,凭借自己的努力,使生活回到了正轨。

但是不是下岗职工的故事都这么励志,很多故事是悲剧收场。

沈飞理解当时国家的政策,毕竟国家两个字,概念太大,掩盖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对普通人来说生死大事,对国家来说连疥藓之疾都算不上。

但沈飞要说的是,这种时代的阵痛,对于很多人而言,是难以忘记的。

而他更没有想到,徐婉婷和她的母亲,竟然如此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那些人的血汗钱。

想到这里。

沈飞深吸了一口气:“这个事情,我会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