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自有国情在此,荀卿只能硬着头皮挑挑拣拣,努力找出一个自己能勉强接受的君主。
不过明主没找过,却发现一块看似完美的璞玉。
这块璞玉在七国之君的映衬下就显得格外光彩照人了。
道德不是很低,还明显有仁君之相。
完美地戳中了荀卿的择君之道。
因而虽然信陵君更加符合儒家的仁义之说,但荀卿还是会选择秦太子倬。
只是这些思虑也不便告知他人。况且,荀卿尚打算先入秦试探一下秦王的治国之策,再行其他。
是以,荀卿只觉赵栀的思虑乃是杞人忧天。然而没有开上帝视角的荀卿自然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虽未接受信陵君的招揽,最终却是在楚国春申君的邀请下,担任了兰陵令。
只是后来春申君遇刺而死,荀子也由此专心治学。
赵栀也是因此担忧蝴蝶效应,在她与秦倬两人的影响下荀子干脆接受信陵君邀请,留在魏国。
那可就不太妙了。
人才这种东西,还是扒拉到自己碗里为好。
赵栀心中暗暗思索如何将荀卿绑上秦国这辆战车,余光之间,却瞥见路边向南而行的素朴马车里,似乎反射出一道微弱的白光。
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