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华娱:开局硬怼张伟平> 307.第303章 真实经历分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7.第303章 真实经历分享(2 / 3)

危险之中。

从床底被拉出的那一幕,整个工体的万名观众都跟着吸了一口凉气。

看到这一幕的景恬心里涌起一种别样的情绪,自己终于有一部作品能让大家记住了。

相信《飓风营救之后,自己再也不是寂寂无闻的小演员了。

而观众们的想法则更不一样。

他们突然想起张辰之前说的,素材取自真实案例,还有张辰的提醒,去国外的年轻女性一定要注意安全。

突然有点不寒而栗。不会是真的吧

然后,他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了。

梁佳辉扮演的特工老爸顺着各种蛛丝马迹寻找女儿的线索,一路杀过去。

真的是‘酣畅淋漓’

那些动作戏和枪战戏,看着有些残暴,但真的解气

每次看到枪响人倒,就莫名的觉得兴奋。

就连主角换弹匣的样子都帅气到极点。

难怪看过的人都说这部《飓风营救重新定义了动作片,这可不就是重新定义吗?

有些是军迷的男生则更加兴奋。

这……这……这……

这动作也太标准了吧。

换弹的动作,car中轴线持枪系统,莫桑比克射击法,全部和他们了解的一模一样,甚至比他们了解的更加全面。

尤其是碰到哑弹那一幕,搏斗中遇到哑弹,无法手动退弹,干脆在战术背心上利用摩擦力退弹,怎么想出来的?

不行,回去后必须大力推荐,这简直就是轻武器的教科书啊,军迷圣经!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剧情推进的非常快,几乎没有慢下来的镜头。

即便少数几场文戏,也看的人紧张不已。

比如电刑审讯那场,让人看的头皮发麻

前同事家那场,更是让人背后冒凉气

完全颠覆以往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但大家就是觉得,真正的特工就应该是这样的。

至于什么詹姆斯·邦德和伊森·亨特,让他们见鬼去吧。

全都是假的。

只有《飓风营救和《谍影重重这种才是真的。

终于,那个长达六分半的长镜头出现了。

因为来参加首映的影迷们基本上都从各方面了解过《飓风营救,都知道从追车戏开始有个六分半的长镜头。

所以长镜头出现的时候大家看的很专注。

尽管张辰刚刚才说过,这个长镜头是伪镜头,是由多个镜头拼接起来的,但看不出来,完全看不出来拼接的痕迹。

他们只觉得好看。

什么叫一气呵成?

这就叫一气呵成!

不断有人发出‘哇’的惊呼,张辰脸上逐渐露出笑容。

不枉他费一番功夫,将《惊天营救的经典镜头移植过来。

……

首映礼结束了,距离正式公映还有两天,但影响力已经起来了。

看了首映礼的那万名观众成了最好的自来水,他们不厌其烦的向周围的一切人安利这部电影

不仅男生爱看,女生也爱看,谁不想要有个这样的特工老爸呢?

电影里种种细节被人津津乐道:

月亮与星星的纹身

通过照片里的反光查找线索

骗人贩子说出那句‘good luck’,从而确定当事人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特工的形象才更加形象。

男生关注点各不相同,有人好奇为什么有的手枪换弹后需要看一下枪膛,有的不需要。

立马就有懂相关知识的军迷分享了相关的知识,同时对电影里所有的战术动作大加赞赏,和一般的枪战片相比,尤其是香港那些,《飓风营救里的错误少的可怜。

有人则是第一次见到霰弹枪快速装弹手法,一次两发那种,这在其他的好莱坞电影里很少出现。

忍不住跟着学,但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学会了这种手法能怎么样,难道还有实践的机会吗?

随着讨论愈发激烈,一则女性分享的经历成为最热的热点——

《飓风营救说的没错,国外真都不安全,因为我自己就差点成为金米。

当时我住在一家五星酒店,凌晨3点43分的时候突然接到前台电话,说我的信息有问题,让我去前台核实一下。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当时以为是叫醒服务,可看了一下表却是凌晨4点43分。

当时我不想去,后来有人敲我的门,很粗暴的说必须去。

我犹豫再三还是去了,理由是这是一家国际五星,我觉得应该还是很安全的。

但我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将法国报警电话设为手机快捷键,还记下了楼梯、电梯、洗手间、火警箱的位置,而正是我当时的这一点点“先见之明”,在后来救了我的命。

我住酒店的五楼,酒店客房一共有八层,我坐电梯直接到一层大厅。

出电梯的一瞬间,我就发现不对劲,大厅里只亮了一半的灯,并且一个人都没有。

在酒店门口有一辆面包车,车门打开,一个中东人一个黑人看到我立马就要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