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百姓有难,陛下又怎能将其置之门外?”
“放肆,陛下乃天授之子,你口口声声以‘圣主’标榜陛下,就连那张院判都说了疫病易发,放灾民进城,若疫病横行,你能负得起责吗?”这人话音未落,礼部尚书便站出来反驳。
“老臣倒是赞同郑尚书之言,如今各地天灾频起,陛下若开了这先例,必然会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呐!”说话的是当朝丞相。
郑尚书便是这位新上任尚书的姓氏。
“陛下,请三思——”不知谁先说了句,满朝文武顿时跪了下来,一起喊道:
“陛下,请三思——”
一旁站着的王诚一脸担忧地看了坐在那里揉着脑袋的谢訦,却见谢訦突然站了起来。
底下的大臣也被他这动作惊得一愣,一群人跪也不是,十分尴尬。
“这有什么好争的,”谢訦清亮的声音响起,“谁不同意杀了便是。”
说这话的时候,谢訦一双眼睛如不谙世事的孩童一般。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满朝轰动,底下大臣议论纷纷,先前发言的几位大臣头更是将头低了下来。
一时间,整个大殿都安静得可怕。
“这样,把今日在这里大喊大叫的都拖出去,省得朕烦心!”谢訦似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谢訦话音刚落,在场不少人都变了脸色。
谢訦不清楚,他们可知道今日带头反对的,可都是太后一方的人。
“陛下,万万不可啊!”有人站出来反驳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在这里争论半天也没个结果,扰得朕心烦!”谢訦一脸怒意。
“陛下恕罪,臣等无用。”工部郑尚书开口。
哪知谢訦看到他后眼睛忽然一亮,伸出右手,一根手指指着他一脸激动:“朕记得,方才就是你提议要把那些人放进来的吧。”
郑尚书感觉到自己身上渗出的冷汗,恭敬回应:“是。”
“既然你这么喜欢他们,那就你来解决吧!”谢訦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
“可是陛下,工部掌百工,安置灾民兹事体大,仅凭一人之力怕是……”
闻言,谢訦眉头微皱,隐有发怒之势。
那人见状便不说话了,退了下去。
见状,谢訦神情这才有所缓和,底下大臣见状忙松了口气。
然而,下一秒便有侍卫进来,将刚才那几位反对最厉害的带了出去。
“陛下,陛下——”
“陛下饶命啊——”
几人的声音响彻大殿,在场众人被这变故打得措手不及,纷纷跪下:“陛下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