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硬核分析
林远把多个股票论坛的入口载入进了系统,期望系统借此可以训练出一套用于狙击好团的短线模型。
林远没有奢望靠着系统可以当起股神,这自然不是他不想,而是这不符合系统的逻辑。
即便林远没有这样去尝试,他也笃定这种操作是不符合系统设定的。
他的这个判定,完全是从ai训练的角度去推演的。
ai训练首要两点:采样参数要充分,采样数据样本要充足。
这是当下ai训练基础原理所决定的客观规律。
除非能打破这种基础原理,否则三体人来了也得遵守这个规律。
林远自从拥有系统以来,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这个系统就是一个科学法则范畴下的超级工具,没有什么一键点击就送的异能。
所以,从ai训练的两大基础要素出发。
指望算力系统去训练出一套普遍的,可以适用于所有股票的短线操作模型,这是行不通的。道理很简单,卡在“采样数据要充分”这一点上。
这本质上和好团搞不出外卖算法是一个道理,都是采样的数据参数没有充分覆盖要解决的问题本身。
简单举例:影响一只股票的股价的因素太多了。
区域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形势、经济周期的波动、气候因素、文化因素、宗教和政治因素,甚至还有不期而至的黑天鹅事件。
即便是这些明面上可见的因素,就已经足够复杂,复杂到林远根本不知如何引导系统完成建模。
更别说明天上看不见的那些因素,鬼知道背后那些不可见的大手,会如何像捏橡皮泥一般来控制股价的波动。
那既然如此,为何林远还想着通过算力系统来对好团完成狙击呢。
因为,假如你只想知道题目部分答案的话,那解题时并不需要你了解题目中所有的未知参数。
要解释这一点,用数学公式远比文字更加有说服力。
假如:()= 1()+ 2()。
已知1:(0)= 1(0);
已知2:(1)= 1(1)+ 2;
已知3:(2)= 1(2)+ 4;
那么通过强行拟合,很容易就能分析出:2()= 2;
即便你不知道1()是个神马玩意,但是你依然可以拟合出2()的公式。
上述那三个已知条件就相当于:
1,2(0)= 0;
2,2(1)= 2;
3,2(2)= 4;
这么一看就非常简单。那为什么非要把2和1掺和在一块呢。
是的,为什么呢。
一旦把公式罗列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会问出这个问题——为什么。
可是当公式隐藏在现实的迷雾之下时,众人却根本无法窥探其存在。
就如林远眼前的局面1()代表的是好团股票原先的走势,没有林远这个小蝴蝶扇翅膀干扰下的走势。而2()则是林远这个小蝴蝶引起的变数。
对于1,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根本不可能推导出来。因为1代表的是一只股票的常规走势。
但是2却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虽然2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仍旧是过于复杂。但是对于算力系统来说,却就如()= 2似的一元一次方程一般简单。
要解释这一点,还是需要回到ai训练的两大要素:采样参数要充分,采样数据样本要充足。
1的无法推导,正是因为折在了采样参数不充分这一点上。
但是2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因为2代表的是林远这只小蝴蝶引起的干扰因素。
这个干扰因素自然就是好团借机操控股价。
这种案例在人类股票史上比比皆是,有的是数据供算力系统参考。
因此,算力系统一定可以计算出2。但仅有这些就够了吗?林远很清楚,肯定是不够的。
光有操控股价的历史往期数据,只能够让系统分析出这种操控过程的一般套路,而无法将这种套路映射到眼前好团的股价上。
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无法将影响股价的因素完成切割。
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将()准确切分为:1()和2()。
因为,你咋知道,哪一阶段的股价是自然演变,哪一阶段是受到了操控。
每一只股票只有在完成一波收割之后,马后炮再去分析,才能大致地看出其受操控的痕迹。在操控发生之时,众人是无从感知的。否则,庄家还操控个鸡毛,他们肯定会选择悄然离场。
所以,如果不能清楚知道一只股票当前所处的周期,那即便算力系统训练出的ai模型再厉害,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2()应该从哪一时刻起效。
人话说就是:你不知道眼前这只股票从哪一刻开始被运作的,你都不知道把哪一段的数据往ai模型里头塞。也就是说,你连这个参数该填什么都不知道。
可偏偏林远不但知道了好团的真实意图,还可以从外卖算法的测试迭代记录中分析出好团大致的出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