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平打断她的话:“你并非有意为之;你只是出于嫉妒;你只是编造了一个谎言;你只是想让她的路途不那么顺畅;你未曾预料到陛下会如此决绝;你更未想到她会如此脆弱……说到底,这不是你的错,只能怪她命运多舛,实在倒霉,与你毫无瓜葛。”
弓如之的目光变得茫然,她愣愣地望着黎舒平,嘴唇微微翕动,却久久未能发出声音。
邹恒:“……”
可见这些年弓如之过的平顺,虽无大富贵,但也无大风浪,邹恒原以为她会有所辩解,却没想到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不堪一击,她们尚未提问,她的反应已经透露出一些端倪。
今晨,邹恒前往户部查阅档案,发现弓如之也曾调阅过单子君的档案,这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推测。
而调阅过单子君户籍档案的,除了弓如之,还有黎舒平以及苏青槐。
邹恒是通过当年除榜的人名猜测得知,但黎舒平以及苏青槐如何推断得知,她并不知晓。
因此,她去往礼部调阅当年两人的考卷时半路折返,果然回了大理寺时,两人试卷已在黎舒平的手里。
*
太阳逐渐高升,光线明亮而炽热,阴影逐渐缩短,仿佛一切隐于暗处的万物都无所遁形。
弓文成抬手遮于额间,才勉强从刺目的光线里看清楚前路。
京兆府大堂肃穆,府尹一双虎目凌然,不怒自威,瞧见堂下儿郎脚步踉跄,即便努力维持冷静,但清瘦身姿亦有些颤意。被衙役轻轻一推,人便扑通跪地,面如土色。
凤国男子十八及冠,父亲曾答应他为他举报一场盛大的及冠礼,可病来如山倒,不过一个秋天,便撒手人寰。
他的及冠礼,恐再也无人为他操持了。
偌大的弓府一下子交到他在手上。起初焦头烂额,渐渐小有成色,虽在某些细节上尚显稚嫩,但也在短短几个月间,能够熟练应对府中繁杂事务。
母亲在太学中拥有深厚的资历,师姐简丁兰亦因人缘俱佳。首获初春的第一批新茶,她们急切地交到了他的手中。
“自你父亲辞世,你便常怀悲戚。”母亲慈爱的抚着他的头,目光中满溢着怜爱:“唤些相熟的娘子郎君入府品茗,一能驱散府邸阴霾,亦为雅事一桩。”
“那日我也在。”师姐含笑而言:“师弟无需忧虑,尽可放手去做,若有失当之处,我替你担着。”
弓文成言此哀戚一笑。
那日也是一个晴天,本该宾客尽欢,筵席圆满。然而席间却有女宾频频离席,他作为男儿身不便尾随,家中仆役人手不足。他只能四处寻找师姐的身影,然而偌大的庭院中,却始终没有她的影子。
焦头烂额之际,耳畔听到林丛后的低语声:有人正在别院出售岁试策论的题目,仅需百两银子。
弓文成又惊又怒,惊的是,岁试策论的出题人正是他的母亲;怒的是,卖题人竟是与他相伴多年的师姐。
他不愿意相信,认为有人在诬陷他的母亲,构陷他的师姐,想让弓府蒙羞。
于是他急忙赶往偏院。
那院子已荒废多年,门窗破败,他刚一踏入院门,便听到师姐与人交易的声音。
他透过窗棂的缝隙窥视简丁兰,昔日儒雅且才华横溢的师姐,那日竟是狡猾商人的嘴脸,言谈间更有诋毁母亲的意图。似乎她的所作所为,都是母亲指使!
弓文成只觉怒火中烧,理智尽失,待那买题的女宾离去后,他直接拾起地上的青石,冲入房中,猛击简丁兰的后脑。
弓文成泣不成声:“我当时只是气愤至极,只想打她泄愤,谁知……谁知……”
谁知力道过猛,简丁兰在晕厥前缓缓转身,看到惊恐的弓文成,眼中瞬间涌出泪水,她轻唤他:“阿成……”
二字出口,她便重重倒地,满眶的泪水也重重砸落在地板上。
弓文成这才回过神来,急忙上前想要扶起她,却被门外传来的脚步声打乱了计划,他急忙躲藏在暗处,默默观察到来人探查简丁兰的鼻息,后听他叹息一句:“终是晚了一步。”之后,起身离去。
京兆府尹问:“来者何人?”
弓文成答:“是司大将军家的公子,司清岳。”
后堂听讯的邹恒一怔,笔尖盈满的墨汁瞬间滴落,染黑了大片文书。
良久,初审顺利告捷。
弓文成被压府狱时,与后堂走出的邹恒四目相对。
他红肿的眼看着她:“是你?对嘛!”
除了那块青砖,他什么都没有碰触,尤其偏院人来人往,早已破坏了现场,从而掩藏了他去过现场的痕迹。何况他与简丁兰情谊颇深,除非他主动承认,否则绝不会有人猜忌到他的身上。
邹恒淡淡看他,缓缓启唇,字字句句,全无半点情绪,只是如实道:“弓郎君在京城小有才名,又在家中执掌中匮,想必性格颇为稳重。怎会鲁莽的与来客撞在一起?更何况,奉茶之道乃是阁中郎君的基本礼仪。那茶盏中的水满溢,初春的绿茶,怎能用沸腾的热水去泡?
那日我询问你是否去过偏院,你只需简单回答‘去’或‘未去’即可,却刻意强调是在‘得知消息时去过’,对于我的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