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200章 人工智能研究布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章 人工智能研究布局(1 / 4)

第200章 人工智能研究布局

1984年1月16号凌晨,王建昆驾驶着“雷鸟”号高超音速飞行器横跨欧亚大陆,来到了bj燕山边缘的一处小型基地。

这里的地下经过几个月的建设,规模已经比较庞大了,他平时一有空就用超能力进行挖掘,每次都把当天调动元素的能力用得差不多才停手。不过目前这里的人员还是比较少的,王建昆暂时只是把这里当做他远行的出发地和返回地。

降落后的他赶紧抓紧时间休息,因为横跨欧亚大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因为航程已经超过“雷鸟”号的最大飞行距离,所以中途他不得不在3万米的高空中用超能力捕捉尾气转化成燃料,这消耗了他很多的精力。

此时大一上学期还有2门课没考,明天考完他们就放假可以离校了,王建昆的分身在这20多天里没有露出破绽,参加的考试也几乎全部满分完成了。

王建昆醒来后,在基地里查看了分身在这些天里传递回来的记忆情况,他重点记录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场景,然后其他记忆就全部以画面和文字的形式投射到了脑海里。

一直到当天下午,王建昆才回到清华园把分身替换回来,然后回到宿舍开始正常的大学生活。

“建昆,你真不跟我们一起回婺源吗?”当天晚上方贵华和其他几位清华的老乡跑到他宿舍再次来跟他确认寒假回家的事情。

“嗯,我要等我妹妹,然后带她看看bj,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回去,你们就先回去吧,离家小半年了。”

“你还让妹妹寒假来bj玩啊,真好,我弟弟妹妹也想来玩,可是家里条件还一般,大人也抽不出时间。”俞敏说道。

“对啊,寒假的票更难买吧,幸好咱们回去有学生会帮忙统一买票,不然咱们自己去买不知道要排多久的队。”程明说道。

“听说吴萧义这次坐飞机回去,不用跟咱们一样挤火车挤30多个小时。”郎骏建说道。

王建昆在欧洲时就收到过分身的简报,里面提到了吴萧义来找他,问要不要也给他搞张回老家的飞机票,可以从bj直飞洪都,然后在洪都坐火车到饶州,这样当天就能到婺源,不用去挤火车了。

王建昆的分身按照之前的预定方案告诉吴萧义不需要,他要等家人来bj玩一趟再回家,于是吴萧义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听说他老爸高升到饶州当市长去了,能搞来飞机票也不奇怪。”消息灵通的胡春明说道。

“是啊,这两年咱们县在他老爸的领导下,发展得是越来越快了,听说上个月咱们县已经能造摩托车了,比那嘉陵的摩托车还要好一些。”程明说道。

王建昆倒是没想到老乡们对老家的消息也这么灵通,他到bj后都减少了用文本机跟家里联系的次数,每次收发消息还特意跑到基地去。这里是首都,学校离办公机关以及一些重要的科研院所都很近,所以异常的未备案的短波通信极有可能被监听到。

现在数字信号的应用在各大国基本都有落地,在星洲集团的跨越式技术下,各国对于数字信号的研究都加快了,所以国内肯定对于数字加密有研究了,王建昆不敢去赌国内有没有能力破译他在这边的通信。

所以现在他在跟海外以及国内进行保密通信时,都是回到基地,那里有他不辞辛苦打通的一条光纤通信线路,发射和接收端都在远离bj和天津的渤海湾的一个小岛上,信号到了那边的岛上就可以通过沿海的通信网传递到远处了。通过这种复杂的方式可以最大的限度保持他目前的对外通信秘密。

接下去几个老乡在他宿舍里又聊了好一会才回去,不聊太晚那是因为明天还有最后几门考试,他们虽然有王建昆的指导,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但是王建昆宿舍的其他同学已经有点不高兴了。

“建昆,你老乡还真多啊,听你们说话的口音,都是一个县的啊?”宿舍长孟昆见王建昆的同学都离开后,问王建昆。

“是的啊,都是我们一个县的,我们这届考得比较好,来清华的比较多。”

“那你们高中教学水平很好啊,我们高中就我一个考上了清华,另外一个考上了人大,其他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学校,所以来了清华我都遇不到老乡,因为前几届更是一个都没有考上bj的学校。”

“哈哈,那挺惨的,不过应该会越来越好的,你就盼着你的学弟学妹们多考几个吧!”

“那还是挺难的,我们西北内陆本来就条件差,现在改革开放,我们那跟东西部的差距就更大了,想上好学校也更难,我能考上主要还是靠自己,老师们在高二后几乎教不了我什么了,我都是自学的。”孟昆自傲的说道。

“那你就学好后报答下家乡,把你培养出来挺不容易。”

“难啊!我当时报专业也不是很懂,小时候经常看到关于陈景润的报道,说他这个数学家如何如何厉害,为国争光什么的,我当时脑子一热,想着我数学成绩还行,就报了数学系,想着今后也能研究出世界难题,也为国争光,没想到进了学校学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数学要想取得巨大的成绩太难了,我都不知道现在学的对今后有什么用。”孟昆看王建昆愿意倾听,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