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197章 布武全球之北美洲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7章 布武全球之北美洲篇(1 / 4)

第197章 布武全球之北美洲篇

王建昆在日本东京待了3天,这3天里他一直跟在岗村幸雄他们身后,默默的观察他以及那20名新人类如何在东京的地下立足的。

第一天晚上他看到了他们将一个小帮派的赌场扫了,然后通过逼问帮派剩余的小头目,把帮派的资产连夜控制了。

第二天他们继续如法炮制,将另外一个小帮派的夜场扫了,帮派的主要头目也全部被干掉,他们的资产和营业场所也全部接收了过来。

第三天他们就没那么干了,开始对抢占来的资产进行处理,对今后发展有用的就留下继续经营,没用的就通过银行抵押贷款然后继续买地买房产。

这是既定好的策略,王建昆根据收集来的日本以及欧美的情报,发现自从美国国内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后,普通消费品的生产能力急剧下滑,这导致美国的进口额逐年攀升,这两年贸易赤字已经越来越大了,而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就是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这几个国家对美国出口大量的中低端产品,换来的大量的美元。

其实一开始美国是有意这么做的,从这些国家进口大量商品,把随便印的美元交给他们,自己获得了需要的商品,还加大了美元的流通量。

可是渐渐的这种方式有点不受控了,美国国内的资本家们发现辛辛苦苦开工厂生产产品然后卖给民众非常不划算,国家从海外进口大量廉价商品进来,导致他们的利润越来越低,于是他们要么关闭工厂直接搞起了贸易,自己不生产了,让海外的公司贴牌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他们再进口卖给民众,这样挣的利润一点不比直接开工厂挣得少。

这种情况一开始只发生在轻工业,即衣服鞋帽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力需求大的工业类别上,可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这几个国家也不傻,挣了一阵子利润后也开始了产业升级,他们也将这些低端产业转移到殖民地生产或者不发达的地方生产,这里面日本和德国做得最激进,所以他们两家的产业升级也最快,这几年里他们的汽车,家电,半导体等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很多产品比美国的还先进,价格还比美国当地产的低很多。

所以日本的汽车,家电,半导体,德国的汽车,机床,光学器件等开始在美国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这就令美国很不爽了,因为他们的本意只是让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这些高端产业还是要留在国内的,可是日本和德国两家这么不识相,那就要做好挨揍的准备了。

一开始美国只是口头要求这几个国家调整商品售价,不要采用低价竞争的方法,可是这并不管用,资本家不看到刀子架到脖颈上是不会收手的,反而美国国内的一些资本家也看到了利差,开始把自己的高端产业转移出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生产了。

现在已经是83年底,根据从美国海关那收集到的数据,美国今年的贸易赤字将高达3千亿,这其中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就高达1200亿,而且如果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那么美国的现金流会越来越低,到时候就很可能发生通货紧缩了。

所以王建昆根据智子的金融模型推测,84年或者85年,美国肯定会重拳出击,将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打服,最有可能的手段就是通过外汇来打击这两个国家的经济。

而一旦动用外汇手段,那么日本的货币兑美元将大幅度升值,这就能极大的抑制商品的出口。

既然货币升值了,那么这些钱总要有个去处,一方面很可能会大量投资海外,另外一个就是投资他们国内的股市和楼市。

所以王建昆给白马会的任务里就有大量收购房产,然后通过不断抵押——买新地产——再抵押的模式,从而掌握大量的土地资产。

另外他也布置了另外的人手,准备从这场人造的金融风暴里赚取大量的资金,从而为后续的全球统一计划打下经济基础。

看完岗村幸雄的操作后,王建昆回到富士山基地,为他们又准备了大量的轻武器,然后驾驶“雷鸟”高超音速飞行器开始了美洲之行。

……

为了避开日本到美国的客机航行,王建昆的飞行路径比较靠近北回归线,凌晨2点从富士山升空后,先往东南方向的太平洋上空飞,然后在北纬30度时转向东边继续飞。

此时“雷鸟”的飞行速度已经高达7马赫,每小时能飞出8500公里,按照北回归线到美洲的航行距离算,大概不到70分钟就能到达墨西哥,不过王建昆的第一站没有选择它,而是选择在美墨边境的圣迭戈。

选择这里可以非常有利于接下来大批的新人类来美洲大陆立足特别是到美国立足。

因为美国的海关以及户籍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靠正常的先获取签证再进入美国非常麻烦和耗时,所以通过美墨边境先到墨西哥,再越过边境进入美国就非常快捷了。

因为墨西哥的管理非常宽松,有很多方法可以进入这个国家,而且因为管理低效,众多陌生人进来也不会很扎眼。

改进后的“雷鸟”在飞日本到美国的航行时就不用王建昆在空中收集尾气来合成燃料了,所以王建昆在航线固定好后,就非常轻松了,只要时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