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75章 地震将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地震将至(2 / 3)

,不耐用,别说在山路上使用,就是给它一条柏油路也坚持不了多久。

吃一堑长一智。

下一次制造车轮时如果輮木技术仍不成熟,陈舟打算切出一大片木块,然后在木块上画出两个同心圆,再将同心圆周围的木料全都去除,掏出同心圆木环。

这个木环将被分割成八或十六个木块,再插上辐条后重新组装。

分体设计利于分散压力,如果其中有任意一个部位损坏,也方便更换维修,使用寿命起码能延长一倍。

除分体设计外,陈舟还打算用“超时空切割机”切割铅板,搞出几根铅条,镶嵌在车轮表面,增加它的耐磨损能力,进一步提升车轮的强度。

当然,这些想法暂时还没时间实现。

搬运完木板石砖后,陈舟还得将石砖木板的表面稍加打磨,弄得粗糙些才能应用到新庇护所的建设中。

面对地震倒计时,他又回到了从船上往下搬运物资的状态,每天忙得团团转。

……

4月5日,他拆掉了营地中的旧帐篷,取走防水布,在一旁建造了一间小窝棚,把帐篷内用于铺地的那些木箱妥善储存了起来。

5日下午,他在林地边缘挑选了一棵合适的树木,将其砍倒,剥掉了树皮。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使用晾干的桅杆当房梁远比林中砍伐的新鲜木材合适——潮湿的木材即使涂上漆,也会在内部缓慢腐烂。

但营地中剩下的桅杆基本没有长度达到七米的。

往庇护所中间打一根承重柱再用两根桅杆拼接倒是可以做到一梁贯通。

然而距离地震只剩13天,弄承重柱又要浪费一天时间,已经耽误不得。

很多时候,明知道怎样做最好却不能那样做,也是陈舟的无奈。

……

4月6日,在三棵树两旁搭起脚手架,用绳子拴住剥掉皮的主梁,拉吊到树杈间架好,陈舟开始往房梁上铺设木棍。

铺完木棍,他拎起木桶去林中挖取了许多苔藓,填补了木板间的缝隙,再往木板上铺旧防水布和水泥袋子黏合成的巨型防水布。

按照计划,他只铺设了三分之二的木棍,剩下三分之一打算留待日后修建成阳光房。

4月7日上午,陈舟完成了庇护所屋顶的建设,开始搭建庇护所内的炉灶和烟囱。

屋顶上有为烟囱预留的开口。

和了些白泥,用打磨过的石砖混合石块砌起炉灶和烟囱。

烟囱约有两米高,顶部砌有防水盖,下雨天也不影响炉灶使用。

砌好炉灶后,在炉膛内生起火烤干白泥,顺便用罐头小锅煮了点肉汤。

草草吃过晚饭,将油灯挂在房梁下,陈舟在庇护所内部两侧钉上框架,随后按框架的高度砸下木桩子,再往木桩子顶部铺修理整齐的地板。

明日还要早起工作,他没敢熬夜,待室外漆黑一片,便吹熄油灯,躺在炉灶旁,伴着余烬的温暖酣然睡去。

4月8日,继续铺地板的同时,陈舟烧开一铁壶热水,烫软了鱼鳔胶,填补了屋内木地板的缝隙。

返回窑洞时,他给水泥柱浇了最后一次水。

等这次水干,水泥柱的养护工作就彻底完成了,往后只要不遭遇地震或火药爆炸这样的强力冲击,基本能保证稳固。

紧张地工作了一整天,铺设完整个庇护所内的地板后,他又从上往下钉入钉子,将地板和底部的支撑柱固定在一起。

4月9日,陈舟锯出一块块尺寸不一的木板,钉在庇护所前门和后端。

木板缝隙用鱼鳔胶填充黏合,封闭严实后,他又在上面安装了门框,前门,在后墙上安装了两扇玻璃窗。

至此,庇护所才有了家的感觉。

紧接着,更加繁忙的搬运工作开始了。

最先迁入临时庇护所的是小灰灰和龙猫,提子外出狩猎了,陈舟一时找不到它。

随即,火绳枪、十字钢弩及工具,食物储备和各类重要物资也被转移到了临时庇护所中。

庇护所远不如窑洞宽阔,放入许多木箱后堆的满满当当,剩下的空间摆放一张床都很勉强。

易燃物太多,为避免炉灶中的火星溅出造成火灾,陈舟又在炉灶外围砌了一道矮墙防火,并铺设了一层石砖。

……

4月10日清早,陈舟返回窑洞逮住提子,把它关进木箱中转移到了新庇护所,又推走了接近报废的独轮车。

搬家后,整个窑洞内只剩一些大件家具,紧要的物资全都被转移了。

没敢将提子直接放出木箱,知道它已经认准窑洞是自己家,陈舟担心它地震时跑回窑洞被石头砸死,决定先关它八天。

反正提子早就蹲过牢,对这种箱内生活早有经验,不会产生应激反应。

10日下午,

陈舟给田中稻谷和麦子除了一遍草,然后砍伐了十几棵树木,削尖根部砸进平台面对田地那一侧土地内,提前预防地震造成滑坡掩盖田地。

至此,应对地震的所有工作全部完成,陈舟正式搬离窑洞,暂时进入临时庇护所居住。

……

4月11日一早,陈舟从庇护所内醒来。

睁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