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甲板的位置完成抽水作业,省时省力,着实是个不错的设计。
认可帆船制造者巧思的同时,陈舟也相中了这个洋井,想着要是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把它卸下来运到岛上。
到时候在岛上盖个小院,在院子里挖一口井,开辟一片菜园子,再在院墙边种上一溜儿葡萄,逢旱季时,只要压压洋井,就能取水灌溉菜地。
倘若中午日头正盛,坐在爬满葡萄藤的架子下歇阴凉,喝一口清凉的井水消暑,吃几颗酸甜生津的葡萄,既不用顶着太阳去河边拎木桶,也不用指望老天爷下雨,别提有多自在了。
作为一个享受过现代科技进步红利的人,陈舟虽然身在孤岛,但还是忘不了便捷舒适的生活。
需要付出劳动的地方他不会吝啬力气,有能偷懒的机会他也不会放过。
毕竟懒人推动世界进步嘛,他这样开解自己。
端详完洋井,陈舟又掀开大木箱的盖子看了看。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两个箱子竟然也是木匠的工具箱。
与房间内那个工具箱不同,这俩箱子中的工具种类更加丰富,型号更加齐全,而且大多数工具表面都没有明显使用痕迹,就连钉子角铁都是崭新的,更具价值。
翻看着箱中排列整齐的各式工具,想起老家的传统木匠,陈舟切实地感受到了欧式木匠和中式木匠的区别。
欧式木匠轻技艺,重工具。
他们的斧子分成大斧中斧小斧,锤子分成钉锤圆头锤方头锤……各个工具分成各类型号各种样式,分别用于不同的工作环节,只要初学者能正确了解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就可以利用它们雕琢出想要的东西。
这些工具丰富的类别塑造了它们极低的使用下限,只要不嫌频繁切换工具麻烦,一些简单的木匠活根本不在话下。
而中式木匠讲究的是技艺,东奔西走走街串巷给不同人家干活,工具带多了太累赘,所以往往只需要几件简单的家伙式,通过特殊的技巧以及多年经验和手感的累积来制造器件。
对于新手来说,中式木匠更需要师傅的教导,也需要自己常练常思,总结教训,锻炼技艺,才能成长为出色的木匠。
从长远的角度看,中欧木匠各有优劣。较为原始的工作环境中,中式木匠能发挥更高的上限,而欧式木匠则需要越来越发达的工具,越来越规范的标准推动进步。
但陈舟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对他来说,用单一型号的锯子凿子锤子制做木筏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没有那个手艺,还是欧式木匠好,更适合他。
合上箱盖,陈舟又忍着臭味仔细搜查了一下房间的边边角角,确认除了一些薄厚不一长短各异的木板和小块帆布外这个房间没有其它东西,这才拔出扎进墙中的弩箭,离开了排水室。
兴许是在光线黯淡的环境内待得久了,陈舟感觉自己的眼神犀利了不少。
刚走出房间,他就发现了另一侧紧挨着墙面的砖砌烟囱,这才反应过来,厨房并不在这一层,而是在底层。
细想想也合理,要是厨房紧挨着排水室,闻着那股臭味,估计水手们都得吐在碗里。
于是再度折返。来到位于中部右侧通往下层的狭窄楼梯。
站在楼梯口俯视,打量着黑咕隆咚的底舱,陈舟有些犯怵。
但是回想不久前自己和洋井斗智斗勇的滑稽样,他的勇气一下子燃烧起来,又胜过了对未知的恐惧。
人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编出各种理由说服自己。
陈舟一心想去厨房吃点东西烤烤火,便通过不甚严密的排除法和经不起推敲的逻辑学给自己洗脑。
使自己确信这艘船没有任何能危及性命的生物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步入了底舱。
底舱只有几扇小得可怜的圆窗,即使陈舟将它们全部打开,舱内的大多数陈设也隐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
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了几步,陈舟一度想要回到鲁滨逊房间取来提灯照明,但是他很快就无奈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用于生火的工具,只能放弃使用提灯的念头继续朝着厨房前进。
帆船上宽下窄,底舱走廊过于局促,大概只能勉强并肩通过两个成年人,走廊两侧全部都是货舱。
走向厨房途中,陈舟曾好奇地打开货舱门看了看。
其中大多数房间都空空如也,少数几个装有货物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要取出木箱或麻袋十分费劲,为了避免浪费时间,他没有翻看货物,只是记住了这些房间的位置。
走廊中明暗不一,有舷窗的地方稍微能看清事物,无窗处两眼一抹黑,通过时完全是凭着感觉走。
以往玩恐怖游戏时,陈舟总吐槽主角的打火机和手电筒是核电池驱动。
现在轮到自己面对这样的处境,他真想要一个同款打火机,哪怕只能照亮一小块范围,也胜过这样提心吊胆地走路。
正分神怀念着几款百玩不腻的3a大作,脚下一贯坚实的触感陡然一变,软乎乎的像是踩到了地毯。
还未反应过来,黑暗的走廊中突然响起一声不满的犬吠。
“呜汪!”
经过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