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商量出了一个计策。
69书吧
他们决定派出一支部队,去绕过封锁,从远方的丘陵里进行迂回,当然这期间所需要费的时间,就非常的漫长。
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巴利安也已经率着,近五百名骑士,加上大约一千人左右的重步兵,作为一个分队,脱离了本阵。
这些骑士以先前招募的敕令骑士为核心、再加上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的骑士。
巴利安有着“耶路撒冷守城者”的名号,毋庸置疑是一位传奇。
在这个12世纪的世代,拥有崇高威望,本身便意味着能够安抚军心。
马蹄响了,自南方而来,等候已久的巴利安,举起了自己的长枪,这里是丘陵之间的平缓地带,这里地形略微破碎,能够藏住大队的人马。
当撒拉逊人骑兵的马蹄传来时,巴利安也带着身后的骑士绕过一个转角,出现在那些游牧骑手们面前。
巴利安透过桶盔的狭小视野,他注意到了那些游牧骑手们的犹豫不决,巴利安明白一件事,这些敌人们是在恐惧。
又一次的奔腾、又一次的冲锋即将拉开帷幕,而这一次的战斗,是撒拉逊人犯下了大忌——他们在狭隘地形里遭遇了等待多时的骑士。
……
随着阿卡外墙最后一座塔楼的投降,其实大局已定。
相对低矮的内墙,在面对高耸外墙被完全攻克的情况时,就相当不利。
与1291年发生的阿卡围攻战不同,此时的阿卡并没有强化自己的内墙高度,也没去在外墙挖掘护城河。
当骑手们回报,阿卡墙头上,尽数升起十字旗帜后,萨拉丁除去愤怒外,也别无他法。
面对着不断溃逃的部下,他也只能收兵,并且开始筹备撤退。
在萨卡城被攻破的情况下,此地大营,也再无意义。
先前准备的大量火炮,本该是作为战场的胜负手,结果却被巴巴罗萨机缘巧合尽数夺取。
他开始收拢自己的部队,他放弃了与十字军继续在阿卡城下作战的打算,甚至已经打算,直接放弃耶路撒冷城以北的几乎所有领地。
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萨拉丁还是能衡量清晰的。
一年半前被萨拉丁攻破的阿卡,再度与血与硝烟里,回归了耶路撒冷王国的怀抱。
盖里斯是从城门再度走进去的。
在道路两旁是染着血的士兵,他们齐齐向盖里斯敬礼,而盖里斯则向他们还礼,这是一个简短的入城仪式。
没有人前来投降,也没有市民出来欢呼,那些繁文缛节还有虚头八脑的东西,一概都未出现。
盖里斯以最为简单而粗暴的方式,向地中海世界宣告了自己的武力,他若是想拥有阿卡,那么抬手便可摘取。
而这也意味着,盖里斯已经成了屋中的大象,彻底暴露在舞台上。
纵然那些耶路撒冷贵族们,或许还想过装作盲人不管不问,可眼下也已经不得不审视这位耶路撒冷的圣者】。
在这样的武力面前,阿卡城内的市民们,无论是希腊人还是撒拉逊人都为之沉默。
甚至于就连那些与盖里斯军队一同进城的欧洲十字军们、两大骑士团的骑士们,都有些茫然,感到不真切。
在这些“友军”们看来,他们仿佛只是经历了一日的行军,一日的修整。
然后站在那里看着盖里斯麾下的军队如何勇猛善战,他们在这次战斗里的贡献何其之少,以至于他们不知该怎么开口去要求战利品。
在原先的历史上,阿卡的是被“狮心”理查所攻克的。
在阿卡收复后,由于其富庶,因而迅速取代了提尔,成为王国的首都。
等到“狮心”理查与萨拉丁签署和平协议后,耶路撒冷王国也开始放弃,与穆斯林世界进行强硬的对抗。
反而是利用起阿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凭借着与周边伊斯兰国家的和平关系,逐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枢纽,并日渐繁荣。
原先的历史中13世纪的王国,可谓是在伊斯兰国家间左右逢源,一度曾有过中兴的迹象。
当然,自打耶路撒冷王国失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王权其实就成了笑柄,无人在意。
至于阿卡则被誉为骑士之城,历史上的三大骑士团,都将自己的总部设立于此。
其他的各个小型骑士团,也纷纷将这里作为总部。
从那时起,王国拉开了一个新篇章。
王权式微、骑士团的影响力反而愈发兴盛,这是历史上原本王国的窘境。
现如今不是了,不论伊莎贝拉是否直接登上王位。
但在盖里斯展现了这般军势之后,伊莎贝拉的威望其实也在水涨船高。
要知道这一次,作为攻城主力的,可不是来自欧洲的十字军,而是耶路撒冷王国本土所训练出的军队,是“直属”于王国的军团。
纵然盖里斯自己不是很在意,可他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扭转了历史的发展。
使得再没人能忽视他,周围人的态度,也势必会发生改变。
就比如说,这个消息传回提尔的时候,汉弗莱也好、居伊也罢,他们的面容就格外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