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的黎波里 风起云涌!
生与死之间的战斗,绵延了无数代、涉及亿万人。
死亡终究是要到来的,但死亡又意味着什么呢?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步入虚无主义的圈套。
由此,人往往需要一些东西去解释,需要一些东西支撑住自己。
对于基督徒而言,他们的信就是一种精神食粮。
耶稣复活象征着死亡的战胜,表明死亡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永恒生命的过渡。对于基督徒来说,这带来了希望,展示了死后生命的可能性。
而有关耶稣是否真切复活这个问题上。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如果我们对基督的盼望只在今世,我们就是世上最可怜的人。】
《哥林多前书是新约圣经中的一封书信,通常被认为是由“使徒”保罗于公元55年左右,写给古希腊城市哥林多基督徒的。
对于那些真切研读圣经,而非盲从的人而言。
一个致命的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要么相信“复活”相信“来世”相信“审判”,然后活下去。
要么不相信“复活”不相信“来世”不相信“审判”,直面死后的虚无,然后活下去。
承认人死后什么都不存在,并坚持至死不动摇,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意志。
可以说,基督教从其创立开始,便是一种被“设计”过的宗教,是一种“安慰剂”,用来对抗“死亡”。
但终究,12世纪的人不可能亲眼见证复活,因而他们还无法仅凭“信”就去击败“死”。
位高权重如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对于将要到来的死,更是畏之如虎。
黎明、清晨,太阳已经将他的阳光撒向了大地。
盖里斯穿梭在病房里,检查着病人的情况。
因为前些日子的缘故,他在博特伦的知名度可谓是彻底打响了。
有着普利万站台的他,是博特伦镇最为耀目的明星。
以至于他都能鸟枪换炮,弄了个大院子,来充做自己的诊所,并有足足五张病床,能够安置一些需要照顾的病人。
在那些养病的病人中,盖里斯最为关注的还是经历过阑尾炎手术的少年。
由于足够注重杀菌消毒,加上有着大蒜素能作为抗菌药,那个少年并未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
在完成了巡视工作后,盖里斯也就去大院的另一边,准备着今天的宣讲。
可以说这处诊所,已经不只是盖里斯用于治病的地方了,也同样是社会中边缘人的一处“教堂”。
这里没有东正教的十字架,没有基督耶稣的受难像,这里只有一卷又一卷的圣经。
这些圣经,都是盖里斯从塞浦路斯教会那边弄来的,在这个世代极端的珍贵。
正是围绕着这些昂贵的圣经,盖里斯带着博特伦的东正教徒,走上了一条与过往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与其说是牧羊人与羊群的教会,不如说是一群人读书的聚会。
正是借由盖里斯,对那些圣经的解读,聚会中的那些信徒,才真正得以进入圣化的生活。
现如今信众们还没有进来,盖里斯便顺带手翻开了几卷圣经。
开始继续撰写自己的小册子。
盖里斯是不打算将《圣经的释经权,完全散出去的,因此他必须写出自己的教义,写出自己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设立一些红线。
那些红线是殿堂的“永恒”柱石。
盖里斯借鉴了后世许多神学家的言论,从而要在这个世代塑造出新的精神食粮,并且要叫这食粮喂饱更多的人。
当未来的世代审视我们的时代,他们可能会称我们为无情、冷酷和羞愧的存在,因为我们对兄弟姐妹的苦难置若罔闻。】
天国乃是被世人所抛弃者的归宿,乃是贫者的福地。】
贫者应当摆脱悲伤,醒悟成为光明之子,披上光明的盔甲,切勿沉溺于黑暗和迷梦中,错失天国的降临。】
贫者应当欢欣,因为他们不再在权力的压迫下苟延残喘,而是在天国的盛筵中获得丰盈的生命。】
这生命是由天主所赐的神圣与人的生命,而非仅仅动物式的存在。】
盖里斯写了许多,不仅仅是这些教义,也有不少是可以用于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
还有许多是关于医术的内容,这些手写本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都有着极强的前瞻性。
“也该考虑一下雕版印刷了,纸张的事,其实也不算很缺,从大马士革那边买就行。”
纸张在在中东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世纪,据传是因为唐与阿巴斯王朝的战争,导致纸张制作技术传到了中东地区。
9世纪的时候纸张在巴格达、开罗、和大马士革等城市开始大规模生产和普及,逐渐取代了羊皮纸和莎草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也使得巴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