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王爷又曾下令将大同城池削低五尺,集中兵力于大同并非妙策,不如将兵力集中于大同北部诸堡,据弥陀山、白登山、六棱山等险要而守”,阳高分守道曹溶第一个反对。
曹溶,字鉴躬,嘉兴人,原是大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颇有些才学。清朝定都北京后,仍让他任原职,此后一直做到户部侍郎的高官,因不喜谄媚上官,被扣了一顶“举动轻浮”的帽子、降为山西阳和道。按说由正三品的户部侍郎降为从三品的分守道,心中应该怨愤才对,可他却不这么想,依然对满清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毕竟在大明时,以他的性子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个御史,哪能做到三品高官?大清皇帝还是比大明皇帝会用人。
因为大同在姜瓖之乱中遭到屠城,千古名城几无人烟,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和府,大同县移治怀仁县西安堡。后来,随着前后两任大同知府胡文烨、曹振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祖父的治理,大同慢慢恢复生气。顺治九年1652年,大同府、县复还故治,并从附近县移民逐渐复兴。不过却让一个大同府出现了大同县、和高两个中心的局面。
既然曹溶是分守阳和道,只要守住阳高卫城便不算失土,大同镇城能不能守住与他无关。所以,他不肯抽调阳高卫的营兵去大同。这个时期清朝的绿营分陆营和水师,各有马兵、步兵、守兵,总人数在六十万人左右,数量远多于八旗。绿营又分标、协、营、汛四级。总兵以上官员率领的绿营兵称标兵,有督标总督统辖、河标河道总督统辖、漕标漕运总督管辖、巡标巡抚统辖、提标提督统辖、镇标总兵统辖,标兵是绿营的主力;标下是协,由副将统领;协下是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营下为汛,由千总、把总统领。阳高卫因为就在长城边上,军事地位重要,阳和营都司辖一千名绿营兵马,比其他各县的营兵多些。“曹兄所言虽有理,可长城范围过广,处处皆防等同处处不设防,窃以为还是集中兵力于大同为好”,大同兵备道冯瑾说道。清制地方官失土是大罪,他分巡大同道自然希望集中兵力守住大同。
“是啊,冯兄所言极是。虽然大同经历战火,可经过胡府台胡文烨、曹府台曹振彦的修缮,城池已经已经修好,即使被削低五尺,亦是高三丈七尺的雄城,完全可以据城而守”,大同知府刘宏誉顺治七年便任阳和大同府推官,对大同的情况是极了解的。屁股决定脑袋,此时他的立场与冯瑾完全一致。
此言一出,满座一时无语。
“张兄,您怎么看?”彭有德笑眯眯地问张所养,他与张所养同属正黄旗汉军,素来走得近。
“吾是个粗人,不知韬略,傅格章京,您有何高见?”张所养却不说主张,反而问身边的正蓝旗满洲牛录章京傅格。
彭有德暗骂自己糊涂,那傅格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牛录章京,却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将领,这些八旗大爷,几乎个个朝中都有人。怎可不先问他的意见?闻言忙换了笑脸,笑嘻嘻地说:“是呀,还请傅格章京谈谈高见”。
“呃”傅格很满意大家的顺,轻咳一声,得意地说道:“高不高见的谈不上,只是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守土有责,岂有一矢未发,便放弃大同周边各地,任敌人驰骋的道理?昔日我曾随豫王爷出征漠北,两万人便打得五六万蒙古人落流水,尔等莫忧卫军人多,不过是些土兵而已,缺铳少炮,莫说城池,便是军堡,他们也很难攻破。我意还是分守大同北部诸堡,据弥陀山、白登山、六棱山等险要为好”。
听他赞成自己的意见,曹溶露出了感激的微笑,傅格却鼻孔朝天,懒得搭理他。
满州大爷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听他这么说,彭有德立即拍板,“便依傅格章京,各将官回去后加强戒备,务必守住自己的城池、军堡,不得放卫军越雷池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