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书院的课堂上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宋先生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学生。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略显苍老的脸上,更添几分威严。
“今日,老夫要考你们一个问题。”宋先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课堂上回荡。“《春秋》有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这个问题一出,课堂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治国理政的根本,需要对《春秋》以及相关典籍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吴公子轻蔑地瞥了陆子一眼,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早就打听过,陆子虽然在骑射场上表现出色,但在学术方面却乏善可陈。他相信,这个问题一定能难倒陆子,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
林才女则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陆子,她对这个出身贫寒却屡次创造奇迹的书生充满了好奇。她想知道,陆子能否再次化解危机,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郑夫子坐在角落里,闭目养神,似乎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但他偶尔会睁开眼睛,偷偷地观察陆子,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宋先生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陆子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似乎并不相信这个出身贫寒的书生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陆子,”宋先生的声音带着一丝挑衅,“你来说说看。”
陆子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有期待,有嘲讽,有不屑,也有鼓励。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
他的目光平静而坚定,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先向宋先生行了一礼,然后环视了一下四周,最后才缓缓开口。
“先生所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天子’二字……”
陆子并没有直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而是从“天子”的起源和演变说起,旁征博引,从《尚书》、《周礼》等典籍中寻找佐证,一步步深入,将“天子”的权力和责任娓娓道来。
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他的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让人信服。
宋先生原本以为陆子会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没想到他竟然对这个问题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吴公子原本以为陆子会出丑,没想到他竟然侃侃而谈,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甘。
林才女则听得津津有味,她对陆子的才华和见识越来越佩服。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对陆子的好奇也越来越浓厚。
郑夫子原本闭着眼睛,但随着陆子的讲解,他逐渐睁开了眼睛,眼中充满了赞赏。他捋了捋胡须,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陆子讲了许久,才终于回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句话本身。他将这句话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解读,并结合现代的治国理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所以,”陆子最后总结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句话,并非仅仅强调天子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强调天子的责任……”
陆子话音未落,宋先生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等等!”
陆子停了下来,目光平静地看向宋先生,等待他的下文。宋先生眉头紧锁,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之后,他停下来,目光炯炯地盯着陆子,问道:“你对‘天子’的理解,倒是颇有独到之处。但你可知,这‘礼乐征伐’四字,才是这句话的关键所在?”
陆子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答:“先生所言极是。学生以为,‘礼乐’代表的是教化,‘征伐’代表的是武力。天子掌握礼乐征伐大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百姓安宁。”
宋先生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又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层次的考究:“那么,你如何理解‘秩序’二字?”
陆子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秩序,并非一味地压制和控制,而是要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天子制定礼乐,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向善;天子行使征伐,是为了惩治邪恶,维护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陆子的这番话,如同石破天惊,在课堂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的观点新颖而深刻,远远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认知。宋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他没想到陆子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他原本只是想考一考陆子,却没想到陆子竟然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一直对陆子心存不满的吴公子再也坐不住了,他霍地站起身来,指着陆子大声说道:“一派胡言!你不过是一个出身卑贱的草民,竟敢妄议天子!你这是大逆不道!”
陆子并没有被吴公子的气势吓倒,他平静地反驳道:“吴公子此言差矣。学生并非妄议天子,而是就事论事,阐述自己的观点。况且,‘天子’二字,并非指某一个人,而是指一种制度,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