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李大夫,快救救我家老头子吧!”一位妇人焦急地喊道。
李时珍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打开门迎了出去。原来,这位妇人家中的老人得了严重的风寒,已经卧床不起好几天了。
李时珍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随妇人往她家赶去。来到病榻前,他先是仔细地观察了病人的面色和舌苔,又伸手为其号脉。
经过一番诊断,李时珍心中有了数。他转身从药箱中取出一些干姜,吩咐妇人拿去熬成汤给病人服下。
几个时辰过去了,病人的情况渐渐有所好转。原本苍白的脸色逐渐恢复了血色,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妇人感激涕零,拉着李时珍的手连连道谢:“李大夫,您真是神医啊!这干姜竟然如此神奇!”
李时珍笑着摆摆手:“夫人言重了,这都是干姜本身的药效厉害。不过后续还要注意调养,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吃些用干姜做的药膳,这样有助于康复。”
就这样,李时珍凭借着对干姜的深入了解和精湛医术,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人们战胜疾病,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而那本记载着无数珍贵药材知识的《本草纲目》,也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得以流传后世,造福人类。
脾胃虚寒,常常使人食欲不振。此时,可取适量的白干姜放入浆水中煮至熟透,然后取出烘干,捣成粉末状。接着,加入陈米粥搅拌均匀,制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用白开水送服。这种方法效果显着,屡试不爽。
若感到头晕恶心,想要呕吐。则可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五成后服用。如此,便能有效缓解症状。
若出现水泻的情况,只需将干姜(炮)研磨成末,用稀饭送服二钱即可痊愈。
而对于血痢,可将士姜烧至存性,待冷却后,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米汤送下,效果极佳。
当脾寒引发疟疾时,可用干姜、高良姜等份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后服下。此外,还有另一种方法:将干姜炒至黑色,制成粉末。在发病前,用温酒送服三钱。
若是咳嗽上气,可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同捣烂,过筛后取等分,加入炼蜜调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丸,用水送服。在咳嗽发作时立即服用,一天可服用三至五次。同时,需禁食葱、面、油、腥等食物。如此,方可取得特效。
若吐血不止,可用干姜制成粉末,用童便调服。
若眼睛赤痛涩痒,可用白姜末加水调匀后贴于足心。
若牙痛难忍,可用川姜(炮)、川椒等份研成粉末,敷于患处。
对于痈疽初起,可用干姜一两炒至紫色,研成粉末,用醋调匀后敷于痈疽四周,留出头部。
若瘰疬难以收口,可用干姜制成粉末,加入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根据疮的大小每日放入适量药物。待脓液排出,生出新肉,伤口愈合后,即可停药。若仍未愈合,可加入葱白汁调大黄涂搽,直至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而炮姜则是干姜经过炮制,炒成外观黑色、内部老黄色的产物。
秋日午后,李时珍在书房中对着干姜发呆,喃喃自语:“这干姜啊,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突然,门被猛地推开,他的徒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师傅,有人送来一位病人,说是吃了太多凉东西,腹痛不止。”
李时珍微微一笑,起身道:“走,带为师去看看。”到了病人床前,他先是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又询问了饮食情况,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腹部,确认了病症。他取出干姜,熬制成汤,让病人喝下,不一会儿,病人的腹痛就缓解了。
徒弟惊讶地看着李时珍,竖起大拇指:“师傅真是神医啊!”李时珍却摆摆手,幽默地说:“这算什么,要是能把这干姜变成金子,那才叫神呢!”众人哄堂大笑。
几日后,集市热闹非凡。李时珍带着徒弟穿梭其间,看到一处卖姜的摊位。
李时珍饶有兴趣地拿起一块干姜,对徒弟说:“徒儿,你看这干姜,虽貌不惊人,却是治病良方。”
摊主好奇地凑过来:“先生,您好像很懂干姜呢。”
李时珍笑道:“那可不,此姜性热味辛,像那寒湿痹痛之人,用它入药,效果甚好。”
这时,一个小孩捂着肚子喊疼。小孩母亲急得不行。
李时珍忙蹲下查看,脸上满是关切。他抬头问孩子母亲:“是否食了生冷?”母亲连连点头。
李时珍心里有数了,对徒弟使个眼色。徒弟会意,立刻跑去附近医馆取来干姜。
李时珍就地取材借了锅灶,熬起姜汤。周围人纷纷围拢来看。
姜汤熬好,李时珍哄着小孩喝下去。小孩皱着眉头喝完,没过多久,疼痛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