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和单雄信被雄阔海盛情挽留,一直住在太行山上,直至除夕之后,又待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开皇十五年,公元 595 年)。
在这段停留的时光里,他们每日与雄阔海及其他兄弟们把酒言欢,饮酒作乐。大堂之中,常常是笑声朗朗,酒令声此起彼伏。众人围坐在一起,面前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和香醇的美酒。
他们还时常围坐于篝火旁,畅谈江湖轶事。那些惊险刺激的冒险经历,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从他们口中娓娓道来,听得众人时而紧张得握紧拳头,时而兴奋地拍案叫绝。
此外,他们也不忘切磋武艺。校场上,刀光剑影闪烁,拳风掌影交错。每一次的过招,都引来阵阵喝彩,彼此在较量中相互学习,武艺也都有所精进。这般日子过得好不惬意,让人几乎忘记了外界的纷争与烦恼。
然而,天下大势未定,他们身负使命,终是不能久留。正月中旬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湛蓝的天空下,太行山显得格外壮美。虬髯客和单雄信收拾好行囊,牵着马来到山寨门口。
雄阔海早已带领众人在此等候,他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声音略带哽咽:“二位兄弟,此去一路小心,前途多舛,务必多加留意。若有难处,定要回来告知于我,我雄阔海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虬髯客和单雄信重重地点头,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感激。单雄信说道:“雄二哥,你放心,我等定当铭记在心。”
而后,他们翻身上马,手中缰绳一紧,双腿轻夹马腹。骏马嘶鸣一声,扬蹄欲奔。虬髯客和单雄信再一次回头,向众人拱手道别。接着,他们扬鞭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只留下雄阔海等人久久凝望,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二人一路朝着河北出发,晓行夜宿,马不停蹄。时而迎着朝阳疾驰,时而伴着晚霞赶路。马蹄声在寂静的小道上清脆作响,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
到了二月后,春风渐暖,他们终于来到了河北任县。这座小城看似热闹繁华,却也难掩乱世中的纷扰与不安。
两人此前从太行山沿路,一路打听,每至一处,皆仔细探访。他们走进热闹的集市,与街边的商贩攀谈;踏入酒肆茶楼,倾听着众人的闲谈话语;甚至还拜访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和武林世家。然而,所遇之人,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要么为人小气,锱铢必较,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能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哪怕谈及江湖大义,也是目光短浅,丝毫没有豪杰的大度与慷慨。
要么胆小怕事,平日里看似威风凛凛,可一旦遇着些许麻烦,便如惊弓之鸟般畏缩不前,毫无英雄的果敢与勇气。真到了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便找各种借口推脱逃避。
要么有勇无谋,空有一身蛮力,头脑却简单至极。与人争斗时只知一味猛冲,毫无策略可言。谈起家国大事,更是一脸茫然,毫无智谋策略,难成大事。
这一路的寻觅让虬髯客和单雄信颇感失望,他们原本期待满满的心渐渐冷却。但他们并未气馁,依旧怀揣着希望,坚信在这茫茫人海中,定能找到与他们志同道合、能够一同闯荡天下的英雄人物。于是,他们整顿心情,再次踏上了寻访之路。
在河北任县停留之际,单雄信微微侧过头,目光急切地转向虬髯客,说道:“大哥,您听我说。我这几日在与此间乡民的交谈中得知,此地有一个叫做大刀王宣的人,表字君可。据说他所住的地方,有的叫大王庄,也有人称其为五柳庄。他的父亲王景,那可是十里八乡难得一见的大好人呐!在世的时候,为人和善,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因而备受尊崇,在这一带那是有口皆碑。
如今他父亲不幸去世,可这王君可倒是争气,继承了他父亲的志向,为人处世依旧是孝义为先,仗义疏财,对待邻里乡亲也是极为照顾。依小弟之见,咱们不妨去拜访一下这位王君可。说不定,此人正是咱们苦苦寻觅、梦寐以求的英雄豪杰,能与咱们志同道合,共举大事呢!”
虬髯客闻言爽朗地笑着说道:“五柳庄,雄信弟可知晓五柳先生陶渊明?想那陶渊明,可是东晋时期一位超凡脱俗的雅士。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其诗文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流传甚广。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描绘出的那份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着实令人心向往之。不知这庄名的由来是否与他有所关联?若只是巧合,倒也罢了。可倘若这王君可真如其父般贤良,又居于这富有诗意之名的庄中,或许还真值得我们不辞辛劳地走这一趟,去会会这位人物。说不定,他就是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的能与我们并肩闯荡江湖、共图大业的豪杰之士呢!”
于是二人快马加鞭,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五柳庄。刚到庄口,果然发现门口有五棵粗壮且枝叶繁茂的柳树,那柳树高大挺拔,翠绿的柳条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