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微弱的光线给大地带来了一丝朦胧的光亮。杨林便迫不及待地率先出营叫阵。
他身披厚重的战甲,那战甲上的金属片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寒芒,手持锋利的兵刃,刃口的锋芒透着令人胆寒的冷光。
他威风凛凛地立在阵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而锐利,毫无畏惧之色。身后是北周军严整的阵列,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盔甲鲜明,手中的兵器整齐地高举,士气高昂得仿佛能冲破云霄。
只见对面北齐阵营的大门缓缓打开,沉重的吱呀声打破了战场短暂的宁静。一员老将策马而出,马蹄声沉稳而有力。
杨林定睛一看,心中暗想:这个应该是北齐大将秦旭了。只见秦旭虽已年老,但岁月似乎并未磨灭他的精气神。他依旧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那眼神中透露出久经沙场的沉稳和果敢。一身铠甲在晨光中闪耀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赫赫战功。他手握长枪,那长枪的枪杆被他握得稳稳当当,枪尖直指前方。他稳坐马背,身形随着马匹的起伏而自然晃动,却又显得那么坚定,气势不凡,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让人不敢轻视。
杨林见此,微微拱手喊道:“来者可是秦旭将军?久闻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杨某之幸!”
秦旭大声回应,声音洪亮如钟:“正是老夫!你这北周小儿,休要在此猖狂!战场之上,可容不得你放肆!”
杨林朗声道:“秦将军,今日之战,各为其主,还望将军莫怪,手下留情!但杨某为了北周大业,也定当全力以赴!”说罢,杨林双手紧紧握住兵刃,全身的肌肉紧绷,已然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
这秦旭真的是北齐的忠臣良将,本来被北齐皇帝猜忌革职,赋闲在家,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
可一听说北周军队来此,他二话不说,立刻披甲上阵,为的不是那昏庸无能的北齐皇帝,而是北齐的百姓和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
他深知,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即便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他那颗忠诚的心也从未改变。家中妻儿老小的担忧与劝阻,他全然不顾,只留下一句“吾生为北齐将,死亦为北齐鬼”,便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
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回忆着往昔为北齐征战的岁月,那些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场景历历在目。他暗暗发誓,这一战,定要让北周军队知道北齐尚有忠勇之士,尚有抵抗之力。哪怕最终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当他跨上战马,手握长枪的那一刻,往昔的豪情壮志再次涌上心头,眼中燃烧着不屈的战火,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战无不胜的自己。
杨林知道对面是老将,为了表示敬重,没有使用自己那威力惊人的独门兵器水火虬龙棒,而是毅然选择了紫金盘龙枪。他深知,面对这样一位忠勇的老将,应当给予应有的尊重。他在心中默默说道:“秦将军一生为国,此等忠义之士,我杨林岂能用杀器相对。”
那秦旭也是使用长枪,但是自己心爱的虎头蘸金枪和瓦面金装锏都给了儿子秦彝,此时手上拿了一把浑铁枪。这把浑铁枪虽不如他曾经的兵器那般精致华丽,枪身也略显斑驳,但却也被他紧紧握在手中,散发出一股不可小觑的气势。那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仿佛在诉说着秦旭的决心与无畏。
杨林横枪立马,神色庄重,大声说道:“秦将军,今日之战,还望多多赐教!晚辈对您的忠勇早有耳闻,能与您在这沙场交锋,实乃杨某之幸。”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
秦旭目光如炬,大声回道:“小娃娃,尽管放马过来!老夫驰骋疆场之时,你还不知在何处呢!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北齐老将的威风。”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豪迈与自信。
两人目光交汇,瞬间,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连空气都要凝固。杨林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敢,而秦旭的眼中则是久经沙场的沉稳和决绝。周围的士兵们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这即将展开的激战,整个战场陷入一片寂静,唯有风声呼啸,似乎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生死对决奏响序曲。
秦旭若不是年老,恐怕还可以和杨林一较高下。此时一交手,明显感觉差距。
杨林年轻力壮,身姿矫健,手中的紫金盘龙枪仿佛与他融为一体,枪法凌厉至极,每一枪刺出都带着千钧之力,犹如雷霆万钧,气势如虹,枪风呼啸间,令人生畏。
而秦旭尽管经验丰富,招式老辣,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多年征战的智慧与沉淀。他巧妙地化解着杨林的凌厉攻势,试图寻找反击的机会。然而,岁月终究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力量和速度都大不如前。
几个回合下来,秦旭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沉重的喘息声在寂静的战场上格外清晰。他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手中的浑铁枪挥舞起来也略显吃力,动作开始变得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