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训练什么的。
主要原因在于陈钧资历太浅了,就算加上他军校四年,到现在也就四年零几个月。
这点资历若是放在其他同志身上,顶多也就是个实习排长。
好家伙,一个相当于实习排长的资历,带一个一千多人的合成营就已经够冒险了。
若是再安排两个营过去,每天训练集中起来的人数比一个步兵团都多了。
能够调动战车的数量,更是堪比一个旅。
一营营长赵子恒有多少能力,陶军明很清楚,他压根压不住这么大的规模。
那也就是说三个营的训练日常。
都要压在一个副营身上。
一两千人每天先不说弹药损耗,就说凑在一起训练的动静,陶军明就不得不上报到集团军。
这也就是试点营,有一路绿灯的帮扶政策了。
搁平时,陈钧这种要求别说是申请通过,就是说出来能不挨批评,都算他运气好。
炮营和坦克营的调动正在规划,最近一两天肯定是不会有啥动静。
毕竟,就算集团军那边申请通过了,旅部也要看看陈钧这边,怎么把一千多人的合成营,给彻底安顿下来啊。
就在旅部这边商议的空挡。
一营第二批人已经运到了,车炮场外围,一辆辆运兵车排成长队。
从各单位抽调过来的老兵,正在各自领头干部的带领下,一一集合。
这种情况之前一营的干部都经历过一次,所以这回也算是轻车熟路。
营长赵子恒,教导员林金华这两人级别高,资历也老,自然担负着寒暄的任务。
甭管跟人家带队的干部熟不熟,这几十里地把人送过来,好歹也要过去让根烟,说说话啥的。
至于四位连长,对了,顺带提一下,何应涛这次没翻墙,可能是年龄大了些,精力都放到工作上了。
昨天晚上晚饭前就已经归队。
几个连长带上老兵一一去接收老兵,整队,登记,点名,忙的团团转。
就陈钧没啥事干。
他资历低,过去跟带队干部搭话有点不合适,但职位又高,去整队也不合适。
毕竟,再忙也轮不上他一个副营长挽起袖子,大喊着整队啊。
所以,他干脆在一旁看着。
目光从新调过来的老兵身上,扫一遍又一遍,打算看看这批调过来的战士,整体情况怎么样。
“又调过来这么多人,是不是压力很大啊。”
在车炮场做数据登记的李海瑶,因为调过来的人数太多,整个场地乱哄哄的。
她工作没办法继续,干脆收起书夹抱在怀里,俏生生的站在陈钧跟前问道。
“还好。”
陈钧回头看了眼李海瑶,注意到她双眸中那明显的担忧,他挺了挺身板笑道:“没什么压力。”
“目前装甲连,坦克连,炮连这三个主力连训练进展挺快,需要的只是磨合。”
“所有连队补齐,也就是再多个侦查连,工兵连和高射机枪连。”
“接下来工作重心放在侦查连就行,合成单位的侦查连就是第二指挥部,信息化程度最高。”
陈钧或许是为了强调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也或许是为了不让李海瑶担心工作压力大,故意说的这么详细。
等他一番规划说完,这才转头看向李海瑶询问道:“对了,目前信息指挥系统搭建的怎么样了?”
李海瑶闻言,她抬起脑袋想了想“指挥内部网络搭建已经完成,所有战车之间无线电通讯也没有问题。”
“但你原先要求指挥终端,必须具备信息共享技术,将那些可视化全面与战车结合,要在作战中呈现探测预警,拦截过程,战后评估。”
“这些目前还达不到,很多战车里面都不配置显示屏,需要我们联系军工厂特别定制,符合各型号战车装配。”
“需要一些时间。”
“这个不急,可视化只要装备各连指挥车就行,别的战车有或者没有,目前来说影响都不大。”
陈钧摆了摆手:“我的意思是有关侦查连的装备,信息化配置怎么样了。”
“我不太清楚。”李海瑶确实不怎么了解,她只负责统计,能知道指挥系统搭建到什么程度,那是因为最近大家都在忙这个事。
“我去给你问问,你稍等一下。”
没等陈钧开口,李海瑶转身朝着远处的训练场快步跑去。
其他的工程师都在训练场调试,观察指挥系统反馈呢,人家那工作相当舒服,就是坐在营级指挥车和连级指挥车里,判断判断就行。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
李海瑶的专业跟别人不一样,她跟着几个负责统计的在车炮场忙碌。
看着都没来得及客气两声,就已经走远的李海瑶,陈钧怔了怔神,目光闪烁了两下。
随即从从口袋摸出烟点上,正准备过去存放侦查连设备的地方看看呢。
刚统计好名单的马红杰就快速跑过来,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说道:“营副,这次过来的人怎么安排?”
“是先分到我们四个连里,还是按照编制人数安排新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