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反而会反对。
赵兴所说的不对外宣称变法,防的其实是那些迂腐之人。
反对变法的官员,其实有两种人。
一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哪怕暂时没有波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担心将来会被波及,所以官家一有变法的苗头,就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另一种则是认为祖宗之法不可改。
这种人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只是为人迂腐。
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朝廷好,当然了,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然而这种人比前一种更难对付。
前一种说到底只是为了利益,只要震慑一下,再给他们一些甜头,未必会有多激烈。
反倒是那些迂腐之人最难对付,他们认死理,很难被动摇。
皇帝若是不听,他们就会不停的上奏,最后来个死谏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人虽然是自以为是,却有着自己的操守,为官很是清廉,除了迂腐外,别的方面无可挑剔,也抓不到任何把柄。
“你说的朕都明白,难道你就不能等你将来登基,掌控了局势后再去做?”官家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不是莽撞之人,这件事很快就能平息下来。”赵兴连忙保证道。
“你该不会又想用上次的那种手段吧?”官家皱眉道:“朕告诉你,那种手段不准再用了。”
“父皇,儿臣没打算那么做。”赵兴摇头道。
“那你打算怎么做?”官家不放心的问道。
赵兴无奈,只好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官家听完沉默了一会,点头道:“这么做倒是可行,这次风波过去,你给朕老实点,否则以后天天来上朝!”
从头到尾官家都没说过取消青苗法的话。
青苗法他也了解过,确实利国利民。
而且这是赵兴这个太子弄出来的,若是因为官员反对,就给取消,对赵兴的威严是个不小的打击。
将来赵兴想要实行变法,也会难上加难。
他叫赵兴过来,可不只是为了训斥他,也是叫他来商量如何应对这件事。
既然赵兴有了应对办法,他也觉着很可行,便同意了下来。
不过他担心赵兴后面还会闹什么幺蛾子,不放心的恐吓恐吓赵兴。
“父皇放心,儿臣这下肯定老老实实的。”
还别说,父皇说别的他未必怕,但是让他天天上朝,他真怕了。
早朝虽然五天一次,但并不代表除了早朝就没有别的朝会了。
前文就说过,早朝是大朝会,更多的是皇帝为了防止被人蒙蔽,也是给百官一个进言的机会。
早朝汴京五品及以上官员都能参加,人多口杂,商议什么国家大事,岂不是很容易走漏消息?
除了早朝外,每天上午父皇都会召见各相公和六部尚书侍郎等一众身肩要职的官员议事,被称之为内朝。
这个才是真正商议国家大事的议会。
父皇所说让他天天上朝,指的就是早朝和内朝。
赵兴身为太子,参与这些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他对此兴趣不高,之前他也参加过,父皇让多听多看少说。
说白了他没有任何话语权,参加个什么劲。
官家又叮嘱了赵兴几句,就把他给打发走了。
赵兴去拜见了曹皇后和母妃,陪她们说了会话,才离开皇宫。
“臣司马光拜见太子殿下!”
一个四十多岁,身穿绯色官服的官员等在宫门口,见到赵兴出来,上前躬身行礼。
赵兴看到来人有些头疼,不过面上却带着微笑道:“司马同知免礼。”
司马光如今担任正五品的同知谏院,和从六品的起居舍人。
前者是负责向官家提建议和规劝官家言行的,后者则是记录官家平常言行的。
赵兴之所以见到司马光觉得头疼,是因为他和王安石一样都非常执拗。
和王安石比起来,司马光不仅执拗还十分迂腐。
之前他未出生之前,司马光就曾经上书奏请过继宗室,立为储君。
惹得父皇不喜,即便当时的大相公李大相公多次举荐司马光,司马光也因为这个在地方上多待了好些年。
这个说起来也是是为了朝廷,倒也没错。
但是去年年初,后宫有个比较受宠的妃嫔去世,父皇伤心之下追封的过了一点,司马光也上书反对。
人都死了,追封就是一个名头而已,朝中其余官员都未反对,司马光偏偏上书反对,还列举了一系列的原因,给父皇气的不轻。
可见其为人有多迂腐。
当然了,司马光迂腐归迂腐,不仅能力非常强,为官清廉。
现在司马光突然来找他,看样子还等了好一会了,赵兴能不头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