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以及一众猛将的相助,一旦尽取扬州之后,必是大敌无疑。
可在吕布将议题转移到其余方面,甚至此次会议结束之时,陷入深思始终一言不发的陈宫都久久没能找到眼下能够进一步钳制刘备的方式。
唯有,将希望寄托着袁术、刘表、陶谦三人,能够尽可能地拖延阻碍刘备向外扩张的步伐了。
尤其是想到刘表、陶谦与刘备的关系,让刘备难以进攻,似乎唯一的选择只能定在袁术的身上,这让陈宫不禁安心了不少。
以着袁氏在中原地区的根基与影响力,那绝不是什么易与之辈,最好双方能死磕到底,两败俱伤。
只要袁术完全将南阳郡与汝阳郡这两个人口大群都控制在手中,仅有两郡之地的袁术治下人口数量便足以跟整个扬州相提并论了。
(ps:南阳郡与汝南郡是除了吴郡外,当世人口数量分别排在第一第二的大郡,人口数量均能轻松突破两百万,两个郡加起来算上一些黑户隐户,五百万的人口是绝对少不了的。)
只是陈宫所不知道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袁术得知了“讨吴盟军”的相关消息不假,却压根就没有重视。
在袁术眼中:
江东世家?
那是什么臭鱼烂虾?
刘备?
那也不过是一时运气好的暴发户罢了。
袁术压根就没有在意关于“讨吴盟军”的消息,在袁术返回南阳郡后,便没有急着前往汝南郡上任,而是疯狂地派出了大量探子前往襄阳附近,想要寻找传国玉玺的下落。
传国玉玺,这一国之重宝才是袁术所关注的重点。
而此刻已经返回了渤海郡的袁绍,对于孙坚之死以及讨吴盟军的消息都相当重视。
可远在黄河北岸的袁绍,对此也是鞭长莫及之余,反倒暗中大为鄙夷了一番江东世家的无能卑劣。
且不说讨吴盟军的出现,对于袁绍这一位盟主而言也是一种挑衅之余,更是透露着一种充满狭隘的愚昧感。
便是袁绍有时候想要暗中拖一拖刘备的后腿,那也是需要暗着来,避免落人话柄。
结果江东世家倒是好,光明正大地组建“讨吴盟军”,一副坚定地跟董贼同进退的姿态,袁绍便是想要在此事上给刘备添堵,都不知道该如何发声。
除此之外,袁绍除了对传闻之中乃是千里定计覆灭了讨吴盟军的李基更为忌惮之余,则也是派出了不少人手前往荆州,试图确认或寻找传国玉玺的下落。
不过在袁绍返回了冀州后,方才发现冀州的形势似乎被陈宫给狠狠挖了一个坑。
原本袁绍凭借着袁氏的威望,已经即将完全压服原冀州刺史韩馥。
因此,袁绍所想的,自然便是以着并州牧的名义控制并州的同时,再通过韩馥控制整个冀州。
如此一来,并、冀两州相连,对于袁绍而言可谓是养马地以及产粮地俱是不缺,争霸天下的根基已成。
可是,在韩馥升任了冀州牧后,返回冀州之后的一系列举动,显然表明了原本对袁绍服服帖帖的韩馥已经萌生了别的想法。
且公孙瓒居然派人前来渤海府衙,要以着渤海郡守的名义接管渤海。
这在袁绍看来,公孙瓒简直就是不识好歹,完全没有将身为盟主的自己放在眼里,甚至袁绍在一怒之下,暗中安排人手将公孙瓒派来之人尽数都给杀了。
直到事后,袁绍才发现公孙瓒所派来的,居然是他自己的从弟公孙越。
这让本只是给公孙瓒一个警告的袁绍大感后悔,也让双方的关系彻底恶化到了极点,甚至韩馥伺机开始联系起公孙瓒。
事情发展至此,整个冀州的形势无疑是复杂到了极点,让袁绍的绝大部分精力都不得不牵扯在其上。
一时间,在讨董盟军各自散去之后,各地的矛盾无疑渐显尖锐,大有一种战火将起的感觉。
而如今的曹操,也是率军停留在颍川郡之中。
随着各方消息传来,曹操脸上忍不住露出狂喜的笑容,朝着坐在下首处所坐着的,一个清秀通雅又尽显风姿奇美的美男子开口道。
“文若,当真是不在国士侯之下的不世奇才也!”
“那许子远果真说动了袁本初怒杀公孙瓒使者,如今袁本初与公孙瓒已彻底交恶,再兼之文若暗中遣人说动了韩馥。”
“原本意气风发,自诩能够一声令下控制冀、并两州之地的袁本初恐怕要寝食难安,一时是顾不得我等了。”
风姿可堪奇美似玉的荀彧闻言,微微躬身以示谦逊之余,道。
“与国士侯相比,彧还差之甚远也。不过眼下便是主公的大好良机所在,不容有失!”